[发明专利]一种矿用悬挂移动式智能注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3303.2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3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张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东华欧科矿山支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B01F7/18;B01F7/32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23207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移动式 智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用悬挂移动式智能注浆系统,包括卧式仓泵、悬挂导轨、驱动及制动装置、悬挂移动轮组、移动料仓、定量上料机构、搅拌机构、注浆泵、控制装置。本发明采用新型矿用粉状或粒状物料气力输送系统将粉状物料通过输送管路远程输送至可沿导轨自由移动的移动料仓进行料气分离;再通过混料输送装置和定量上料机构,依据粉体材料的需求量自动投料;由设定的水灰比实现定量供水,稳定控制浆液的水灰比和搅拌质量;注浆时对注浆泵注浆压力、注浆量进行实时检测,解决了根据经验判定的问题,大大提高注浆加固的效果,简化注浆操作流程,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精细化管理,降作业成本,有效地保证了注浆加固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巷道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用悬挂移动式智能注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煤矿巷道支护工程中,常采用锚网支护、注浆充填加固的方法,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对支护强度、支护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注浆加固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煤矿注浆加固施工中常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煤矿注浆用粉体物料常用袋装矿车运输,运输效率低,斜巷矿车运输时存在安全隐患。人工拆袋给搅拌机上料,操作者劳动强度大,上料和搅拌时的粉尘难以解决,影响操作者健康;(2)、注浆浆液制备过程中,人工上料和注水,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水灰比控制往往不严,浆液搅拌以经验为主,无法将水灰比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将导致注浆后,初凝和终凝时间无法控制,材料初期和后期强度和性能难以保证,直接影响巷道支护效果,甚至带来安全隐患;(3)、注浆加固是一项隐蔽工程,注浆结束标准控制不严,实际注浆量、注浆压力仅以人工观察或经验判定,难以保证注浆效果,且事后无法验证;(4)、注浆加固施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5)、注浆加固无记录,当出现问题时,施工技术和管理数据无法查询,对施工质量难以判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悬挂移动式智能注浆系统,该注浆系统具有自动定量投料、水灰自动配比、注浆流量和压力实时监控、技术和管理数据存储并上传、提高注浆加固质量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用悬挂移动式智能注浆系统,包括送料单元、定量上料单元、搅拌单元、注浆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送料单元包括卧式仓泵,所述卧式仓泵连接气力输送系统,使得所述卧式仓泵通过气力输送系统与所述定量上料单元连接;
所述定量上料单元包括移动料仓以及设于所述移动料仓上的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使得所述称重传感器获取的重量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
所述搅拌单元包括搅拌机构以及与搅拌机构连接的注水机构,所述注水机构一端连接储水机构,另一端连通搅拌机构的内部,并且所述注水机构内置有水灰定量配比系统,所述水灰定量配比系统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注浆单元包括注浆泵以及注浆速度传感器、注浆压力传感器,所述注浆泵与所述搅拌单元的出浆口连接,所述注浆速度传感器以及注浆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上料控制单元、搅拌及配比控制单元、注浆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上料控制单元连接,水灰定量配比系统与所述搅拌及配比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注浆速度传感器、注浆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注浆控制单元连接。
可选的,所述定量上料单元还包括悬挂导轨,所述移动料仓通过悬挂移动轮组与所述悬挂导轨连接,使得所述移动料仓可通过悬挂移动轮组在悬挂导轨上来回移动;
所述称重传感器设于悬挂移动轮组与移动料仓之间;
所述悬挂导轨通过悬挂杆组件吊装在巷道顶板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悬挂导轨上还设有牵引装置,所述悬挂移动轮组与所述牵引装置连接,使得所述移动料仓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进行移动或停止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东华欧科矿山支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东华欧科矿山支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33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