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髋臼后壁缺损重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5884.3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6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东;万意州;陈开放;黄桂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A61F2/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倪文霞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壁 缺损 重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髋臼后壁缺损重建系统。它包括重建假体和螺钉,重建假体形状、厚度与缺损处髋臼外缘一致,重建假体的关节面端均为弧形结构;重建假体上布置多个螺孔,多个螺孔的开口方向不同、且均朝向关节外;螺钉穿过螺孔将重建假体固定在髋臼后壁缺损处,重建假体包括但不限于髋臼全后壁缺损重建假体、髋臼后壁上2/3重建假体、髋臼后壁下2/3重建假体、髋臼后壁上1/3重建假体、髋臼后壁中1/3重建假体和髋臼后壁下1/3重建假体。本发明具有满足各种髋臼后壁缺损重建的需求,解决严重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后固定失败或者不适宜行内固定治疗的问题,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髋臼后壁缺损重建系统。
背景技术
髋臼后壁骨折是髋臼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按照1964年Letournel分型中除单纯后壁骨折外,还存在有其他类型的骨折合并有后壁骨折,例如后柱合并后壁和横行合并后壁骨折,其发生率占整个髋臼骨折的35%~47%。髋臼后壁骨折损伤的程度主要与股骨头撞击的程度与角度相关,不同的撞击使得后壁骨折类型分为3类:简单后壁骨折、粉碎性后壁骨折和伴有关节面压缩的后壁骨折。无论何种类型的后壁骨折类型,多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因为大部分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都不能带大预期的效果,并且对于后壁骨块累积到25%以上时,髋关节的稳定性下降严重,必须通过手术处理。
至今阶段,临床骨科创伤多采用重建钢板的方式固定后壁骨折块,但对于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简单后壁骨折仅仅使用单、双重建钢板或者拉力螺钉即可对后壁起到坚强稳定的固定效果;对于粉碎的后壁骨折,会在重建钢板的基础上额外加上spring钢板或者小螺钉固定小骨块;对于伴有关节面压缩的后壁骨折,还需使用自体骨或者异体骨重建压缩的部位。简单后壁骨折的预后基本都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后两种后壁骨折类型往往因为骨折块多样或者关节面压缩,治疗后导致关节面的不平整以及在术后一段时间发生骨块的吸收,均会导致股骨头的磨损形成关节炎,引起疼痛,活动障碍,最终很快走向关节置换的结局。与临床预期的手术效果大相径庭。
临床上对于严重的髋臼后壁缺损处理方式最有效的为髋关节置换,但此手术方式对于比较年轻的患者而言往往需要翻修,因此对于年轻的后壁缺损患者需要慎重考虑是否值得换髋。申请号为201610539646.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髋臼缺损重建假体,包括:髂骨托,髂骨托包括托座和设置在托座上的连接翼板,托座与髂骨接触配合;髋臼杯,与托座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该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髋臼周围缺损的重建和远期稳定性的问题。但此发明主要针对髋臼周围肿瘤进行外科切除后产生的巨大骨盆骨缺损进行重建,但是该重建假体体积太大,只适合于这种肿瘤切除后参与的巨大缺损的重建,对于后壁缺损这种小范围的重建无效果。申请号为201510266407.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适应不同类型髋臼缺损的髋臼重建假体系统,包括髋臼重建垫块、髋臼重建钛网和髋臼重建支架,表面均布满螺孔,可通过髋臼螺钉固定于髋臼骨质较好的部位,实现缺损处的填充和支撑作用,达到术后即刻稳定的效果;髋臼重建垫块、髋臼重建钛网和髋臼重建支架均可满足不同大小髋臼的需求。但是此项专利是针对整个髋臼的缺损使用(也即为一种整个髋臼的置换技术,需要将整个髋臼进行摧毁之后再重建),对于局部后壁缺损而言使用该项技术并不合适。申请号为202011184480.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个体化3D打印髋臼壁缺损修复重建系统的构建方法,申请号为201921884497.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嵌入式髋臼后壁重建假体,二者均是针对于整个髋臼的置换提出的方法和装置,对于部分的髋臼缺损并不能仅仅只重建缺损处,往往需要将整个髋臼进行摧毁之后再重建。
在现有的技术而言,针对髋臼后壁的缺损最好的治疗策略就是髋关节置换术,但针对于年轻患者而言后壁的缺损甚至老年人单纯后壁缺损无关节磨损等并发症时,进行髋关节的置换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现亟需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髋臼后壁缺损重建假体技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58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