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釉下红陶瓷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5976.1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高秋祥;高峰;李文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5 | 分类号: | C04B33/135;C04B33/13;C04B33/132;C04B33/24;C04B41/86;C03C8/16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地址: | 045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釉下红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釉下红陶瓷的制备方法,属于陶瓷加工制作技术领域。通过将配料骨碳、乌兰茶晶石、大同土、陶洗龙岩土、废瓷粉、外加草酸、增塑剂和腐纳混匀,将配料、球石和水以一定比例研磨细碎制得泥浆,层层筛选,经过三次真空练泥制得泥料,再成型干燥脱模烘干制坯,经过高温素烧,打磨抛光、制备釉料、精确控制釉层厚度完成喷釉、在1130℃‑1150℃摄氏度下釉烧。本发明釉料无铅无毒、产品透光度好、强度高、易清洁、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釉下红陶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陶瓷”是陶器、烦器和瓷器的总称,传统陶瓷是指以黏土为主和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硅酸盐和氧化物材料)经过拣选、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工序而成的制品。其制备出的陶瓷在原料、坯料加工、成形和烧成等各个环节,控制不好都会产生色差,模内粉料中的气体排除不畅容易造成夹层,坯体配方、成形、干燥制度等都很容易导致变形的产生。现代陶瓷的概念则泛指所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传统陶瓷+高纯度原料+人工合成。
发明内容
针对不同的传统骨瓷色差严重,制备出的产品容易变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釉下红陶瓷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釉下红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泥料的制备;
步骤1.1,将配料骨碳、乌兰茶晶石、大同土、陶洗龙岩土、废瓷粉、外加草酸、增塑剂和腐纳混匀,其中须将大同土、废瓷粉细碎为100目细粉;
步骤1.2,将配料:球石:水以1:1.8:1的体积比,置入球磨机进行湿式研磨细碎,得到泥浆,再进行细度化验分析,化验分析标准是泥浆的万孔筛筛余物在0.09~0.15%;
步骤1.3,将步骤1.2分析后的泥浆经过4套除铁过筛系统,每套系统包括两台180目、200目的湿式磁选机,一台250目的三层振动筛,得到颗粒级均匀合格泥浆,入泥浆池备用;
步骤1.4,用柱塞泵把泥浆池中的泥浆打入滤泥机中,经过过滤布脱水,形成含水量在20~25%的泥片;
步骤1.5,将脱水后的泥片进行第一次真空练泥;真空练泥机的真空度≥0.09MPa,得到泥条;
步骤1.6,把第一次真空练泥后的泥条整齐地存放在环境温度15~25℃相对湿度50%HR的清洁泥库中进行第一次陈腐,陈腐期3~7天;环境必须干净整洁,泥条不能落地,不能粘脏,保证泥条不能混入杂质;
步骤1.7,将陈腐后的泥条第二次真空练泥,真空度控制在-0.09~-0.062MPa,第二次陈腐,陈腐期至少24h,使泥条内的水份扩散均匀;
步骤1.8,再进行第三次真空练泥,真空度≥0.092MPa,得到合格泥条
步骤2,制坯;
步骤3,素烧;
步骤4,打磨抛光;
步骤5,制备釉料;
步骤6,喷釉;
步骤7,釉烧。
进一步,所述步骤1.1配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35~45份骨碳、20~30份乌兰茶晶石、10~20份大同土、8~16份陶洗龙岩土、2~6份本瓷瓷粉、2份骨碳的外加草酸、1~3份增塑剂、0.5~1.5份腐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5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推进系统
- 下一篇:斗轮机防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