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6383.7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3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周长春;雷皓远;吴丽娜;桂兴宇;张勃庆;李正勇;刘雷;樊渝江;张兴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30;A61L27/06;A61L27/20;A61L27/54;A61L27/56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刘业芳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诱导 组织 再生 融合 脊柱 修复 系统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以及具有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生物学功能的活性成分或药物,其中,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具有多孔结构(101),并且所述多孔结构(101)用于搭载所述活性成分或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还包括致密承力外围(102),所述致密承力外围(102)设置于所述多孔结构(101)的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灌注开口(103),所述灌注开口(103)设置于所述致密承力外围(102)上,并且所述灌注开口(103)贯穿于所述致密承力外围(102)并与所述多孔结构(10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101)为梯度多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101)的孔径从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的内部向外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结构(101)的孔隙率为59~93%,孔径为550~880μm;孔径的变化梯度为30μm,并且孔径的梯度从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内部向外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生物学功能的活性成分或药物为纳米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唑来膦酸。
8.一种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CT数据重建待修复部位上下椎体模型;
分析所述待修复部位上下椎体模型的参数,构建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的宏观外形;
分析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的受力,构建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的多孔结构(101);
构建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的灌注开口(103);
使用激光选区熔融3D打印技术制备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
通过所述灌注开口(103)将具有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生物学功能的活性成分或药物灌搭载进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的多孔结构(101)内;
冻干复合灌注浆料,保存活性成分或药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灌注开口(103)将具有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生物学功能的活性成分或药物灌搭载进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内的方法为:
将3wt%~5wt%海藻酸钠水溶液与活性成分或药物共混;
混合均匀后使用注射器吸取足量的共混物通过所述灌注开口(103)将其注入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内部;
将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置入5wt%~10wt%的CaCl2溶液中交联3~12小时,使海藻酸钠成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保存活性成分或药物的方法为:
将海藻酸钠成胶后的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放入冻干机,真空冻干12~24小时,去除水凝胶中的水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63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