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6383.7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3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周长春;雷皓远;吴丽娜;桂兴宇;张勃庆;李正勇;刘雷;樊渝江;张兴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30;A61L27/06;A61L27/20;A61L27/54;A61L27/56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刘业芳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诱导 组织 再生 融合 脊柱 修复 系统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及其制作方法,涉及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成熟的钛合金融合器对脊柱修复效果不佳的问题。该修复系统包括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以及具有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生物学功能的活性成分或药物,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具有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用于搭载活性成分或药物。该修复系统将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作为承力装置与载体,通过搭载活性成分或药物达成原位缓释,为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赋予了可定向的修复治疗功能,显著提升了该修复系统的生物活性,具有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功能,引导新骨长入缺损部位,实现骨主动融合,形成椎间融合器与椎体间稳定的骨性结合界面,实现脊柱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因各种疾病和意外事故导致的人体脊柱损伤,包括脱位、骨折、感染等,以及日常生活中长期不规律的姿势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脊柱类疾病。脊柱疾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个疾病类型的总称,它所引发的一系列腰椎间病变都属于脊柱外科疾病范围。脊柱类疾病患者,轻则头晕、手麻、颈痛、腰背痛,重则造成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心律失常,更严重者甚至造成瘫痪、大小便失禁、丧失正常生活能力,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如何对受损脊柱修复与重建是生物学和临床医学面临的关键难题。
在脊柱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脊柱融合是脊柱外科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技术之一,主要通过建立脊柱即刻稳定以及植入物的骨生成、骨诱导、骨传导作用来促进脊柱骨性融合,已被公认对于这类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脊柱融合术在选材上,自、异体骨移植的治疗有很多局限,如其材料来源有限、增加患者伤痛及创伤、可能导致免疫排斥风险等。因此探索使用生物材料进行脊柱融合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
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骨内植入物材料之一,同时钛合金椎间融合器也成为脊柱融合术最广泛使用的植入体材料。然而,市场上成熟的钛合金融合器,多为单一的生物惰性钛合金植入体,缺乏对其生物学性能的改善,导致融合器不能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不能主动实现骨融合,界面整合效果差,最终导致脊柱修复效果不佳。
因此,提供一种可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熟的钛合金融合器不能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不能主动实现骨融合,界面整合效果差,导致对脊柱修复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脊柱修复系统,包括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以及具有主动诱导骨组织再生融合生物学功能的活性成分或药物,其中,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具有多孔结构,并且所述多孔结构用于搭载所述活性成分或药物。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还包括致密承力外围,所述致密承力外围设置于所述多孔结构的四周。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灌注开口,所述灌注开口设置于所述致密承力外围上,并且所述灌注开口贯穿于所述致密承力外围并与所述多孔结构相连。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为梯度多孔结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的孔径从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的内部向外逐渐减小。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结构的孔隙率为59~93%,孔径为550~880μm;孔径的变化梯度为30μm,并且孔径的梯度从所述钛合金多孔椎间融合器内部向外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63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