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花黄精加工或预加工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9582.3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6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菁;赵海军;陈家凤;黄宁炜;黄俊鹏;吴兰兰;简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L33/125;A23L5/20;A61K36/8969;A61K31/715;A61P37/02;C08B37/00;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丹艳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黄 精加工 加工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花黄精加工或预加工方法及其在调节黄精多糖的免疫刺激活性中的应用,将多花黄精清洗后切成2‑5mm的薄片,于40‑60℃干燥6‑16小时;干燥后进行蒸制,蒸制总时长不大于4小时;蒸制后于40‑60℃下干燥6‑16小时。本发明针对鲜多花黄精的预加工方法,避免了传统九蒸九晒的加工过程中,多花黄精的多糖严重破坏,并导致了其免疫刺激活性显著下降的弊端。同时,相比于鲜多花黄精,增强其多糖的免疫刺激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花黄精加工或预加工方法及其在调节黄精多糖和免疫刺激活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多花黄精是福建省特色的药食同源类食品。黄精食用前必须通过热处理去除其对舌头和喉咙的刺激性。热处理可使黄精中核心功能组分多糖含量降低近一半,而多糖的减少可能严重限制其有效的营养功能。同时,黄精的生产多基于传统的中药炮制经验,无规范化技术标准,这是多花黄精食品产业的瓶颈所在。
黄精产值高,有助于提高经济收入,同时黄精为林下种植,可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多糖是多花黄精中的核心营养功能成分,其对于机体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糖脂代谢等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多花黄精的多糖的免疫活性的研究均基于鲜黄精。虽然,鲜多花黄精多糖具有免疫活性,但是鲜黄精具有麻舌性,且刺激喉咙,不适合直接食用。因此,多花黄精需要适当的加工。目前黄精加工普遍基于传统加工方式,常用的“九蒸九制”方法,包括反复蒸煮、晒,达到软糯甜香的口。
但是,“九蒸九制”其弊端包括耗时长,无标准化加工模式,加工过程会严重破坏多糖,并可能影响其免疫刺激活性。研究表明,加工后的黄精多糖含量几乎减半,而多糖的减少可能严重限制其有效的营养功能,但黄精在加工过程中多糖结构变化及免疫刺激活性的变化机制尚不清楚,而常被忽略。同时,传统加工方式可使得黄精变得乌黑,实际为美拉德反应,其糖化反应的终产物5-羟甲基-2-糠醛含量在加工过程中急剧上升,而5-羟甲基-2-糠醛具有一定毒性。因此,将黄精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其关键在于系统化解析加工过程中黄精活性物质的变化,这也是目前药食同源食物应用需要攻克的关键点。因此,结合分析加工过程中多糖结构变化以及其营养活性变化,将为黄精加工提供新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多花黄精加工或预加工方法及其在调节黄精多糖和免疫刺激活性中的应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加工过程影响其免疫活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多花黄精加工方法,将多花黄精清洗后切成2-5mm的薄片,于40-60℃干燥6-16小时;干燥后进行蒸制,蒸制时间不大于4小时;蒸制后于40-60℃下干燥6-16小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浓度下具备免疫调节作用的多花黄精制品,采用上述的方法加工而成的片状制品,所述低浓度指不大于2μg/mL,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大于60.0mg/g。
或采用上述的方法预加工而成的片状制品,并干燥,再由片状制品通过进一步的精加工: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2小时,得到黄精多糖。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精多糖,采用上述的方法加工而成的片状制品,再由片状制品内提取黄精多糖,所述黄精多糖为含有糖醛酸的酸性多糖,其中单糖组成包括木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及阿拉伯糖。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免鲜黄精加工过程中免疫刺激活性被破坏的方法,将多花黄精清洗后切成2-5mm的薄片,于40-60℃干燥;干燥后进行蒸制,蒸制时间不大于4小时,改变多糖组成、维持粒径和分子量,蒸制后于40-60℃下干燥6-16小时。
通过控制蒸制时间为2-4小时,将鲜黄精中β构型果糖中性多糖转化为含有糖醛酸的酸性多糖,其中单糖组成包括木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及阿拉伯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医学院,未经厦门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9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肤美容仪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操作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