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建依克多因生产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0324.7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1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范文超;刘映淼;高书良;杨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77 | 分类号: | C12N15/77;C12N15/90;C12N15/54;C12N15/60;C12N15/53;C12N15/52;C12N1/21;C12P17/12;C12R1/1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贾师英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依克多 生产 方法 | ||
1.一种构建依克多因生产菌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以产赖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敲减基因组中编码高丝氨酸激酶的hom基因,得到下调高丝氨酸激酶表达的菌株A;
B.敲除菌株A基因组中编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pck基因,得到缺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菌株B;
C.增强菌株B的基因组中编码天冬氨酸激酶的基因lysC的表达,得到过表达天冬氨酸激酶的菌株C;
D.增强菌株C的基因组中编码转酮醇酶tkt的基因tkt、编码酪氨酸解氨酶tal的基因tal和编码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zwf的基因zwf的表达,得到氧化磷酸化途径增强的菌株D;
E.在菌株D基因组中二氨基丙酸脱氢酶的编码基因ddh位点整合来源于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ectABC基因,得到依克多因合成途径增强的菌株E;
F.在菌株E基因组中噬菌体转座酶IS30基因位点整合来源于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ectABC基因,得到依克多因合成途径进一步增强的菌株F,筛选阳性克隆,得到依克多因生产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
G.在步骤F所得菌株F的基因组中进一步整合来源于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的ectABC基因,筛选依克多因合成途径增强的阳性克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出发菌株是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 ATCC13032 LysCfbr。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hom基因的敲减通过使hom基因发生T176C突变而实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pck基因的敲除包括下述步骤:将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的质粒pK18mobSacB-KOpck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SacB蔗糖反筛,筛选阳性克隆;
步骤C中的基因lysC表达的增强通过将lysC基因置于sod启动子下游而实现;
步骤D中的基因tkt、tal和zwf表达的增强通过用sod启动子替换其天然启动子而实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ectABC基因在ddh基因位点的整合包括下述步骤:将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5的质粒pK18mobSacB-ddh-ECT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SacB蔗糖反筛,筛选阳性克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ectABC基因在IS30基因位点的整合包括下述步骤:将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6的质粒pK18mobSacB-IS30-ECT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SacB蔗糖反筛,筛选阳性克隆。
8.一种依克多因生产菌,其特征在于,通过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构建得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依克多因生产菌,其为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2733。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依克多因生产菌用于生产依克多因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032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场光学超薄片层成像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视频拍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