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3539.4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昆;高修强;杨圣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津工海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461;C02F1/72;C02F101/3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瀚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9 | 代理人: | 章冬霞 |
地址: | 10111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tro 排放 垃圾 渗透 积存 深度 处理 方法 | ||
1.一种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垃圾渗滤液加入到三维催化反应器中;三维催化反应器出水进入缺氧/好氧SBR反应池进行生化处理,SBR反应池出水进行加氯消毒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三维催化反应前,加酸或碱调节渗垃圾渗滤液pH值到4-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催化反应时间为1-2h,电流密度控制在8-15A/d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缺氧/好氧SBR生化处理的反应池的运行方式为进水1~2h,初曝气6~8h,静置搅拌4~6h,再曝气4~6h,最后沉淀排水3~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阶段水中溶解氧量控制在0.5~4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氯消毒处理,混合接触时间为1~2h,加氯量视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值而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200mg/l,加氯量为10~15mg/l;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 200~300mg/l,加氯量为15~30mg/l;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 300~400mg/l,加氯量为30~45mg/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催化反应器,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活动连接有顶盖(2),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反应器(3),所述装置主体(1)左侧开设有进水口(4),所述装置主体(1)右侧开设有出水口(5),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进入布水器(6),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接线柱(7),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设置有第二接线柱(8),所述装置主体(1)外侧设有排气口(16),所述装置主体(1)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3)由电极室(9)、接触器(10)、第一电极板(11)、第二电极板(12)、紧固栓(13)、第一公共接线柱(14)、第二公共接线柱(15)构成,所述电极室(9)分为十五组,所述第一电极板(11)、第二电极板(12)与十五组所述电极室(9)均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柱(7)为正极,所述第二接线柱(8)为负极,所述第一接线柱(7)与第一公共接线柱(14)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8)与第二公共接线柱(15)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津工海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津工海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35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