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3539.4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昆;高修强;杨圣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津工海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461;C02F1/72;C02F101/3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瀚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9 | 代理人: | 章冬霞 |
地址: | 10111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tro 排放 垃圾 渗透 积存 深度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将垃圾渗滤液加入到三维催化反应器中,通过电解法分解有机物,同时脱出部分NH3‑N(氨基氮);经过与缺氧/好氧SBR反应池进行电解预处理‑生化处理强制内循环,实现生化处理过程的增强效果。本发明处理方法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具有现实意义,适用于垃圾填埋场各阶段渗滤液的处理,例如垃圾填埋场浓缩液、老液、渗滤液等,且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并且只需要对原有垃圾填埋场的处理工艺增加前置预处理就可实现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老液)深度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填埋场、垃圾发电厂原有运行DTRO装置排放的浓缩废液,或者多年积存浓缩液与原液的混合液(称之为老液)的处置达标。
现有垃圾渗透液采用生化+DTRO膜法工艺,必须排放25-40%的浓缩液,由于填埋场无法进一步处置,含盐浓度日益上升,严重制约了生化过程;特别是少量重金属离子、钙镁离子,抑制生化过程;并且,渗滤液中成分越来越复杂,生物难降解的成分增加,可生化性下降,表征指标看:氨氮含量上升,出现C/N<3,氨氮在浓缩液水中以有机离子态存在;此外,还有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胶体。胶体比较稳定,难于相互聚结,原因之一在于:一般水中的胶粒,ξ电位较高,其互相间斥力不仅与电位有关,还与胶粒的间距有关,距离愈近,斥力愈大。而布朗运动的动能不足以将两颗胶粒推近到使范德华引力发挥作用的距离(即静电斥力大于范德华力)。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使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的另一个原因是水化膜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但是,水化膜是伴随胶粒带电而产生的,如果胶粒的电位消除或减弱,水化膜也就随之消失或减弱。可见胶体粒子表面电荷或水化膜消除,便失去聚集稳定性,小颗粒便可相互聚集成大的颗粒,从而动力学稳定性也随之破坏,沉淀就会发生。因此,胶体稳定性关键在于消除胶体的ξ电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老液)深度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DTRO排放垃圾渗透积存液深度处理方法,将垃圾渗滤液加入到三维催化反应器中;三维催化反应器出水进入缺氧/好氧SBR反应池进行生化处理,SBR反应池出水进行加氯消毒处理。
进一步地,在三维催化反应前,加酸或碱调节渗垃圾渗滤液pH值到4-6。
优选的,所述三维催化反应时间为1-2h,电流密度控制在8-15A/dm2。
优选的,用于所述缺氧/好氧SBR生化处理的反应池的运行方式为进水1~2h,初曝气6~8h,静置搅拌4~6h,再曝气4~6h,最后沉淀排水3~4h。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阶段水中溶解氧量控制在0.5~4mg/l。
优选的,所述加氯消毒处理,混合接触时间为1~2h,加氯量视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值而定。
进一步地,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200mg/l,加氯量为10~15mg/l;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 200~300mg/l,加氯量为15~30mg/l;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 300~400mg/l,加氯量为30~45mg/l。
本发明所述三维催化反应器,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顶部活动连接有顶盖,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反应器,装置主体左侧开设有进水口,装置主体右侧开设有出水口,装置主体内部固定连接有进入布水器,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接线柱,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二接线柱,装置主体外侧设有排气口,装置主体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津工海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津工海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35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