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5133.X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谭奇峰;邓季坤;朱德荣;谷林涛;伍建勋;杨坚;杨坤;朱力雄;孙天荣;马铭;陈中;朱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C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周宇凡 |
地址: | 20007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车辆段 开发 接驳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施工车辆段上盖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的节点位置的上方施工叠合十字墩台,将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分别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叠合十字墩台锚固;在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上方施工新建框架柱,将所述新增框架柱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相锚固,使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新建框架柱通过所述叠合十字墩台接驳。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既有框架柱与新建框架柱之间的有机连接,结构受力稳定且强度好;施工效率高,同时避免上部的新建框架柱;结构合理、功能明确、可操作性强、设计新颖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车辆段上盖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铁车辆段基地上盖开发成为热点,但是车辆基地开发因为下部地铁与上部物业开发的不同步,下部车辆基地施工完成以后,上部物业方案调整会导致植筋问题。此种结构受力复杂,钢筋众多,需要植入的上部柱钢筋直径大,相应的植筋深度就大,实际施工中难以满足,同时因为下部钢筋很密,大直径钢筋植筋很容易打断既有钢筋,造成对既有结构的破坏,严重时影响既有结构的受力,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通过在既有框架柱与新建框架柱之间增设叠合十字墩台,实现既有框架柱的柱钢筋与新建框架柱的柱钢筋之间的接驳。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应用于车辆段上盖开发的植筋接驳方法,包括既有框架柱和既有框架梁,所述既有框架柱的四周分别设置有所述既有框架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的节点位置的上方施工叠合十字墩台,将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分别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叠合十字墩台锚固;在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上方施工新建框架柱,将所述新增框架柱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相锚固,使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新建框架柱通过所述叠合十字墩台接驳。
在所述既有框架柱和所述既有框架梁的顶面置入有小直径钢筋,所述小直径钢筋随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浇筑植入其中。
将所述新建框架柱的柱钢筋随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浇筑植入其中。
所述新建框架柱的柱钢筋沿所述新建框架柱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其底部向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底部之中。
将所述既有框架柱的柱钢筋锚固在所述叠合十字墩台的节点区域内。
所述既有框架柱的柱钢筋沿所述既有框架柱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其顶部向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既有框架梁之中。
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既有框架柱与新建框架柱之间的有机连接,结构受力稳定且强度好;施工效率高,同时避免上部的新建框架柱;结构合理、功能明确、可操作性强、设计新颖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7分别表示为:既有框架柱1、既有框架梁2、叠合十字墩台3、新建框架柱4、小直径钢筋5、柱钢筋6、大直径柱钢筋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51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