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减糖增甜的香蕉香精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757444.X 申请日: 2021-07-05
公开(公告)号: CN113424945A 公开(公告)日: 2021-09-24
发明(设计)人: 肖作兵;陈海婷;牛云蔚;朱建才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主分类号: A23L27/29 分类号: A23L27/29;A23L27/20;A23L27/12
代理公司: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代理人: 翁若莹
地址: 200235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应用于 减糖增甜 香蕉 香精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减糖增甜的香蕉香精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乙酸异戊酯,香兰素,乙酸苄酯,丁酸乙酯,丁酸异戊酯,己酸乙酯,柠檬醛,甜橙油,乙酸乙酯,乙酸己酯,乙酸异丁酯,辛酸乙酯,异戊酸异戊酯,2‑己烯醛,2‑戊酮,2‑庚酮,苯乙醇,反‑3‑己烯酸,异戊醇,3‑蒈烯及脱醛酒精。将所有原料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可。根据香气与味觉的协同作用,通过增加甜香类和果香类香气物质,即乙酸乙酯及丁酸乙酯的含量来减少饮料、糖果等产品中糖的使用量,进而达到减糖增甜的效果。本发明的香蕉香精香气天然逼真,且能达到减糖增甜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蕉香精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调整香精配方来实现减糖增甜的方法,属于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香蕉被称为“快乐水果”,与此同时,香蕉的香气广受欢迎。果味香精接受度比较高,应用广泛,香蕉香精作为水果香蕉中的一种,在食品香精中占有重要位置,大量应用在饮料、烘焙、乳制品、冰品等食品中。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模式也向着高脂肪、高热量、高糖膳食摄入的方向发展,更易引发慢性疾病,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游离糖的摄入量-特别是在含糖饮料中增加整体能量摄入导致不健康的饮食,体重增加,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目前减少添加糖的摄入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很多地区已将降糖提升到强制管控层面。全球政策的引导加速了减糖食品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上市,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低糖、代糖食品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目前,关于香蕉香精的研制并不少,但是存在香气逼真度欠缺的问题。气味能够增强味觉感知并没有应用到减糖增甜方向,且并没有香蕉香精在减糖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香蕉香精香气逼真度欠缺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调控香气进行减糖增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减糖增甜的香蕉香精,原料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乙酸异戊酯15-25%,香兰素1-3%,乙酸苄酯0.5-1%,丁酸乙酯1-6%,丁酸异戊酯3-5%,己酸乙酯1-3%,柠檬醛0.5-1%,甜橙油1-2%,乙酸乙酯1-6%,乙酸己酯0.5-1%,乙酸异丁酯3-5%,辛酸乙酯0.5-1%,异戊酸异戊酯3-5%,2-己烯醛0.1-0.5%,2-戊酮3-5%,2-庚酮0.5-1%,苯乙醇0.05-0.1%,反-3-己烯酸0.05-0.1%,异戊醇0.5-1%,3-蒈烯0.1-0.5%及余量的脱醛酒精。添加了2-戊酮、2-庚酮、反-3-己烯酸、异戊醇等香蕉配方中不常见的原料,此外,3-蒈烯首次运用到香蕉香精的配制中。前述几个物质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香蕉中真实检出的香气物质且经气相色谱-嗅闻仪(GC-O)鉴定为重要香气物质。其中,3-蒈烯为松木样香气,2-戊酮和2-庚酮具有香蕉的木香,反-3-己烯酸为果味蜜酸香气,异戊醇为苹果白兰地香气。通过添加如上几种物质,使香气更逼真饱满。使用脱醛酒精,避免对香气的干扰。根据气味能够增强味觉感知进行实验,选取甜香及果香类香气物质与物质进行协同作用,来达到减糖效果。根据感官实验结果,选取乙酸乙酯及丁酸乙酯与甜味物质进行协同作用。

优选地,在不影响所述香蕉香精原本的香气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乙酸乙酯及丁酸乙酯的含量,与甜味物质进行协同,达到减糖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应用于减糖增甜的香蕉香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有原料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可。

本发明中将香蕉香精加入到糖溶液中,可以减少糖的用量,达到增甜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使香蕉香精香气逼真度得到提高,此香蕉香精香气和谐、自然、丰满,且原料安全性高。在此基础上,根据香气影响味觉感知,通过调控香气进行减糖研究,弥补了通过香气物质与呈味物质协同作用研究进行减糖的空白,为减糖增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74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