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程器冷启动控制方法、整车控制器、系统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3553.2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龙;刘林;陈进卿;宋球;游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元齐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1/08 | 分类号: | F02N1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闫伟姣 |
地址: | 253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程器 冷启动 控制 方法 整车 控制器 系统 电动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增程器冷启动控制方法、整车控制器、系统及电动汽车,包括:获取发动机温度;根据发动机温度得到增程器启动的目标转速,将目标转速和转速模式控制指令发送至发电机控制器,以使发电机控制器控制发电机进入转速模式,并根据目标转速控制发电机转动;在发电机以目标转速转动并带动发动机着车后,根据发动机的着车信号将扭矩模式控制指令发送至发电机控制器,以使发电机控制器控制发电机退出转速模式,进入扭矩模式;发动机着车后,发送热机模式控制指令至发动机控制器,以使发动机控制器根据发动机温度调节发动机转速,直至发动机完成热机。解决增程器冷启动时出现的发动机超转速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程器冷启动控制方法、整车控制器、系统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增程式电动汽车具有整车成本低、续航里程长、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以及清洁高效等优点,增程式电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主要结构区别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增加了增程器,增程器由发动机、发动机控制器ECU、发电机和发电机控制器GCU组成,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给整车提供能源,以增加整车的续航里程。
增程器的启动方式与传统车的启动方式不同,传统车发动机启动是通过起动机启动,增程器的启动是通过发电机启动发动机;在常温条件下,发动机不需要热机,发电机启动发动机,发动机不会出现超转速现象,但在冷启动(低于0度)发动机的条件下,由于发动机在冷启动时会进入热机状态,发动机的怠速目标转速会增高,发动机会出现超转速现象,超转速现象指目标转速 1500rpm,超转速后达到3000rpm,影响整车启动舒适性及油耗。
现有技术是通过发电机拖动发动机转动,在发电机拖动发动机过程中,发电机设定一个定转速,根据发电机转速梯度进行增加转速至所需的目标转速;但是此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该控制方法为开环控制,无法根据发电机的目标转速去调节发动机实际转速;(2)冷启动发动机过程,发电机带动发动机目标转速为1500rpm,由于处于冷机,发动机进入热机状态,发动机转速需求是 1800rpm,所以发动机目标转速与实际所需转速不符,发动机通过加大空气量和喷油量进行修正,发动机就会出现超转速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程器冷启动控制方法、整车控制器、系统及电动汽车,通过对发动机温度进行模糊控制,得到不同发动机温度下对应的不同目标转速,发电机控制器根据目标转速控制发电机转动,以拖动发动机着车,使得发动机快速热机,解决增程器冷启动时出现的发动机超转速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增程器冷启动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发动机温度;
根据发动机温度得到增程器启动的目标转速,将目标转速和转速模式控制指令发送至发电机控制器,以使发电机控制器控制发电机进入转速模式,并根据目标转速控制发电机转动;
在发电机以目标转速转动并带动发动机着车后,根据发动机的着车信号将扭矩模式控制指令发送至发电机控制器,以使发电机控制器控制发电机退出转速模式,进入扭矩模式;
发动机着车后,发送热机模式控制指令至发动机控制器,以使发动机控制器根据发动机温度调节发动机转速,直至发动机完成热机。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根据发动机温度通过模糊控制方法修正增程器启动的目标转速。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将目标转速和转速模式控制指令通过CAN信号线发送至发电机控制器。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发电机以目标转速转动一定时间后,由发动机控制器判断发动机是否着车,并由整车控制器通过CAN信号线接收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的着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元齐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元齐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35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