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作玉米下花生叶片基因差异表达的比较转录组分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766683.1 申请日: 2021-07-07
公开(公告)号: CN113337633B 公开(公告)日: 2023-05-05
发明(设计)人: 熊发前;刘俊仙;刘菁;唐荣华;邹成林;李忠;韩柱强;唐秀梅;丘立杭;吴海宁;黄志鹏;贺梁琼;蒋菁;钟瑞春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6851;C12N15/11;G16B30/10;G16B50/10
代理公司: 广西中知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0 代理人: 牙斐颖
地址: 530007 广西壮族***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间作 玉米 花生 叶片 基因 差异 表达 比较 转录 组分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间作玉米下花生叶片基因差异表达的比较转录组分析方法,本发明利用RNA‑seq技术对花生单作与间作玉米胁迫下荚果膨大期花生功能叶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代谢通路相关的差异基因为主,挖掘出了间作玉米胁迫下花生荚果产量形成的重要基因和关键代谢通路,为利用定向化学调控技术以减少间作玉米胁迫对花生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qRT‑PCR检测对候选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验证,最终表明qRT‑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分析中的倍数变化大体一致,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的方法准确、可行、有效、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间作玉米下花生叶片基因差异表达的比较转录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间作是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一种在时空上和生态上绿色高效高产的种植模式,且不同农作物之间的间作栽培模式非常丰富。其中,玉米间作花生具有传统单作不可比拟的优势,玉米和花生的生长发育在时空上互补,两者间作不仅可以通过改变农田生态结构,在时空上充分利用光、温、水、热及养分等资源,提高了间作胁迫下玉米对强光及花生对弱光的高效利用能力,促进间作作物对胁迫的应激能力、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与积累,最终实现作物产量和生物量的增加以及土地总产出率。

在玉米间作花生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表明,间作体系通过影响玉米和花生的根系生长与分布,提高两者对地下资源的充分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二者的间作优势,还可能是间作体系促进了豆科作物固定更多的氮,同时释放大量H+来促进根系活化与吸收磷元素,而磷素营养在植物光合作用系统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此外,玉米根系分泌物能高效活化土壤中难溶性铁以利于花生吸收而改善花生的铁营养;还有研究表明,玉米在强光胁迫下叶片对光能传递和转化的效率并没有明显增强,而间作花生改善玉米叶片适应强光的关键在于增强功能叶对CO2的固定羧化能力。

相比单作,玉米间作花生优势明显,但该间作体系也会因玉米花生间对地下资源产生竞争性吸收和利用而引发各种胁迫(在此称之为“间作胁迫”),比如水分、养分和光资源等胁迫。在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花生对地上地下资源的竞争吸收和利用在整个生育期中一直处于劣势,尤其是对N、P和光照等资源的吸收和利用。虽然株高差异明显的玉米与花生的间作复合群体的产量明显提高,但高秆作物的玉米对矮秆作物的花生会引发时空上的生境胁迫和种间竞争,而由此引起的生境胁迫尤其是弱光胁迫将会严重影响矮秆作物的生长发育,并导致矮秆作物的生产力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

前人就间作玉米胁迫对花生形态发育、光合特性和生理特性方面的影响研究已有相对较多报道,但对花生应答间作玉米胁迫的深层机理知之甚少,且花生应答间作玉米胁迫以调控其荚果膨大的机理也缺乏研究,更未见利用转录组测序对荚果膨大期花生功能叶应答间作玉米胁迫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及代谢通路进行发掘和分析的研究报道。为了深入地分析花生功能叶响应间作玉米胁迫以影响其荚果膨大的转录调控,有必要深入挖掘间作玉米胁迫下花生荚果产量形成的重要基因和关键代谢通路,为利用定向化学调控技术以减少间作玉米胁迫对花生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深入挖掘间作玉米胁迫下花生荚果产量形成的重要基因和关键代谢通路,为利用定向化学调控技术以减少间作玉米胁迫对花生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对间作玉米下花生叶片基因差异表达的比较转录组分析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36所示;所述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SEQ IDNO.2为内参基因引物对,所述核苷酸序列SEQ ID NO.3-SEQ ID NO.36为17个重要代谢基因引物对;所述花生叶片选自花生荚果膨大期的功能叶。

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的引物组在分析玉米和花生间作和/或花生单作的荚果膨大期花生功能叶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66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