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大线径悬空SMA光纤连接器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7221.1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5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川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晶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B24B19/22;B24B3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衡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99 | 代理人: | 梁晓青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模大线径 悬空 sma 光纤 连接器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模大线径悬空SMA光纤连接器制作方法,将光纤端部按规定长度剥除PVC外被露出裸纤,将剥除PVC外被后的光纤穿入未注胶的插芯内,使裸纤将露出插芯顶端3‑4mm,然后用手抛盘将露出的裸纤在2000W水砂纸上手工打磨,将露出插芯顶端的裸纤打磨至1‑2mm,用100倍端捡仪检查光纤顶端纤芯,包层完整,增加了产品在研磨前对连接器凹槽内注水蜡填充,避免了产品装盘上机研磨时,光纤断纤及包层脱落现象,且能够满足光纤的性能要求,研磨采用了机器与手工研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SMA悬空连接器加工的成品率,实用性强,利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大线径悬空SMA光纤连接器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的应用也不断升级,从而对对布线系统的带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系统供应商和最终用户在规划和设计网络布线系统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光纤连接器产品。光纤连接器产品已经不再局限应用于主干布线系统,还逐渐进入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桌面(FTTD)等应用领域。
SMA连接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小型螺纹连接的同轴连接器,它具有频带宽.性能优.高可靠.寿命长的特点。SMA连接器适用于微波设备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射频回路中连接射频电缆或微带线,主要应用于电信通讯、网络、无线通讯、检测、测量仪器等领域。
SMA连接器在制作时,光纤的裸纤需要穿过插芯,然在在插芯内注胶,加热固化,裸纤露出插芯的部分进行研磨,研磨完成之后进行光学参数测试以及端面检测,进而完成SMA连接器的加工,SMA连接器为方便光纤的散热,所以在设计时要求插芯在裸纤的贯穿部设置有插芯凹槽,由于插芯凹槽的存在,裸纤和插芯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利于光纤在传输中散热,但是,不利于SMA连接器的加工,在研磨工序中,裸纤的晃动幅度非常大,容易造成光纤断纤、端面包层缺损、连接器研磨平头的状况,破损率非常的高,不利于SMA连接器的生产,存在着不足。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多模大线径悬空SMA光纤连接器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模大线径悬空SMA光纤连接器制作方法,产品在固化前对光纤进行预处理,确保产品固化完成后的研磨良率,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报废率;在研磨时裸纤不会和插芯凹槽之间产生晃动,研磨端捡后可以通过沸水将水蜡溶解去除同时又能够满足光纤的散热要求,提升SMA连接器加工的成品率,利于光纤连接器的生产,实用性能优。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模大线径悬空SMA光纤连接器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粗磨工序:将光纤端部剥出裸纤,裸纤的长度为3-4mm,将剥出裸纤的光纤穿入未注胶的插芯内,将露出插芯顶端的裸纤采用手抛盘在水砂纸上打磨,将露出插芯顶端的裸纤打磨至1-2mm,用100倍端捡仪检查光纤顶端纤芯,包层完整,完成光纤端面预处理从未注胶的插芯内取出,等待进入后序工序,存在缺损的需重复S1工序;
S2:预组装插芯;
S3:在粗磨工序中合格的光纤上沾取适量353ND胶水均匀涂抹,然后将裸纤穿入插芯孔内,穿出插芯漏出裸纤的部分不可沾有胶水,烘烤30分钟后补胶检查一体插芯尾柄胶量;
S4:穿芯完成的光纤摆放于固化炉中加热固化,获得SMA连接器;
S5:将水蜡加热融化,蜡融化之后注入到插芯凹槽和裸纤之间的间隙部,使蜡自然冷却固化,使裸纤端面在研磨时无晃动空间;
S6:注蜡完成的SMA连接器采用手抛盘打磨,手抛盘在水砂纸上打磨使光纤高度磨到与插芯面接近一致;
S7:用100倍的端检仪上检查光纤端面完整、包层圆整无缺损,装上研磨盘上机研磨,在研磨机上进行细磨、精磨、抛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晶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晶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7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