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9308.2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2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安;卜星;崔国平;王业伟;历吴恺;温云超;左金雨;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3/06 | 分类号: | G01M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16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载火箭 补偿 器外压 测试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1)、承压缸(2)、管路(3)、上盖板(4)、补偿器(5)、拉杆(6)、下盖板(7)以及螺母(8);
所述试验台(1)与承压缸(2)通过管路(3)连接,所述上盖板(4)设置在承压缸(2)的顶部,所述补偿器(5)设置在承压缸(2)的内空腔内;
所述承压缸(2)上设置有排水阀(21)和撑脚(22),所述上盖板(4)上设置有接管嘴(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缸(2)内径为φ200mm-φ1200mm,所述补偿器(5)外径为φ50mm-φ1000mm,且所述承压缸(2)的内径大于补偿的外径100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4)呈环状,所述上盖板(4)的内径直径等于补偿器(5)的通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6)两端均设置有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6)与下盖板(7)连接处安装有两个螺母(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4)上设置有两圈螺纹盲孔,一圈连接拉杆(6),另一圈连接补偿器(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7)上设置有两圈通孔,一圈供拉杆(6)贯穿通过,另一圈连接补偿器(5)。
8.一种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补偿器(5)与上盖板(4)、下盖板(7)装配,上盖板(4)、补偿器(5)、下盖板(7)形成有效密封;拉杆(6)一端与上盖板(4)螺接、另一端穿过下盖板(7)上的通孔,拉杆(6)安装螺母(8)与下盖板(7)紧固,限制补偿器(5)的轴向变形;
步骤S2:使用管路(3)连接试验台(1)与上盖板(4)上的接管嘴(41),试验台(1)向内空腔注满液压介质,试验台(1)向内空腔施加液压载荷,检查补偿器(5)各部位是否有液压介质渗漏;
步骤S3:液压载荷施加完成后,泄压,通过排水阀(21)排尽内空腔的液压介质;
步骤S4:向外空腔注满液压介质;
步骤S5:试验台(1)向内空腔施加气压载荷,通过查看外空腔中气泡冒出的大小和频次来检查补偿器(5)泄漏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补偿器(5)、上盖板(4)、下盖板(7)组件整体再与承压缸(2)装配,使补偿器(5)与承压缸(2)之间形成有效密封,上盖板(4)、补偿器(5)、下盖板(7)、承压缸(2)之间形成密封的内空腔,补偿器(5)与下盖板(7)之间形成外空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载火箭补偿器外压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介质为去离子水或纯净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93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