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腔混凝土柱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0706.6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华;鲁亚彪;祁神军;左帅;陈翔泰;张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6 | 分类号: | E04C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富强 |
地址: | 36202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多腔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1)、至少一个外接板(2)和至少一个翼缘板(3),所述支撑件(1)包括至少一个板体,每个所述板体的侧端固定设置有一个所述翼缘板(3),相邻的两个所述翼缘板(3)之间通过一个所述外接板(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1)、所述翼缘板(3)和所述外接板(2)围成具有至少两个空腔的空腔柱,每个所述空腔内均用于填充有混凝土,且所述空腔柱的至少一个外腔壁上具有用于与填充墙嵌固的凹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设置为十字型钢(11),所述十字型钢(11)包括相互交错垂直的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所述翼缘板(3)和所述外接板(2)的数量均设置为四个,所述第一板体(111)的两侧端和所述第二板体(112)的两侧端各固定设置有一个所述翼缘板(3),相邻的所述翼缘板(3)之间通过一个所述外接板(2)固定连接;所述十字型钢(11)、所述翼缘板(3)和所述外接板(2)围成具有四个所述空腔的所述空腔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板(2)设置为第一外接板(21)、第二外接板(22)或第三外接板(23);
所述第一外接板(21)包括两个第一外板(211),两个所述第一外板(21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外板(211)呈直角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外板(211)的另一侧端用于与相邻的所述翼缘板(3)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外接板(22)包括两个第二外板(221)和两个第二外侧板(222),两个所述第二外板(22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外板(221)呈直角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外板(221)的另一侧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外侧板(222)的一侧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外侧板(222)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外板(221)形成的直角内,每个所述第二外侧板(22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板(221)均呈直角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外侧板(222)的另一侧端用于与相邻的所述翼缘板(3)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外接板(23)包括两个第三外板(231)和一个第三外侧板(232),两个所述第三外板(23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三外板(231)呈直角设置,一个所述第三外板(231)的另一侧端与所述第三外侧板(232)的一侧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外侧板(232)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外板(231)形成的直角内,所述第三外侧板(232)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外板(231)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三外侧板(232)的另一侧端和另一个所述第三外板(231)的另一侧端用于与相邻的所述翼缘板(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外接板(2)设置为一个所述第一外接板(21)、一个所述第二外接板(22)和两个所述第三外接板(23);
相邻的所述翼缘板(3)的之间依次通过第一外接板(21)、第三外接板(23)、第二外接板(22)和第三外接板(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外侧板(232)和相邻的所述第二外侧板(222)连接于同一个所述翼缘板(3)并形成一所述凹槽(4);所述凹槽(4)用于与填充墙进行嵌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外接板(2)均设置为所述第二外接板(22);
相邻的所述翼缘板(3)的之间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外接板(22),每个所述第二外接板(22)的两个所述第二外侧板(222)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翼缘板(3)固定连接,且相邻的所述第二外接板(2)之间靠近的两个所述第二外侧板(222)连接于同一个所述翼缘板(3)并形成一所述凹槽(4),所述凹槽(4)用于与填充墙嵌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外接板(2)均设置为所述第三外接板(23);
相邻的所述翼缘板(3)之间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三外接板(23),所述第一板体(111)或所述第二板体(112)两侧端连接的所述翼缘板(3)与所述第三外侧板(232)固定连接并形成有两个相对的所述凹槽(4),两个所述凹槽(4)均用于与填充墙嵌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07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能防撞车用动力电池箱
- 下一篇:一种车用动力电池侧碰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