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1465.7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强伟亮;高璞;周俊龙;陶波;谢朋林;贾建伟;耿文宾;赵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张永芬 |
地址: | 30017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双层 现浇梁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支撑结构进行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支撑结构包括连接在承台(1)上的若干成列分布的钢管立柱(4)、连接在承台(1)上的若干成列分布的钢斜撑(5)、若干主横梁(8)、若干主纵梁(9)和模板系统(10),钢管立柱(4)与钢斜撑(5)一一对应,承台(1)上预埋有若干与钢管立柱(4)相匹配的一号预埋钢板(6)和若干与钢斜撑(5)相匹配的铰接系统(7),一号预埋钢板(6)用于连接钢管立柱(4),铰接系统(7)用于铰接钢斜撑(5),承台(1)的个数为2,每个承台(1)上安装有一个墩身(2),相邻钢管立柱(4)和钢斜撑(5)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钢斜撑(5)之间均可拆卸连有平联(11),主横梁(8)分布在钢管立柱(4)和钢斜撑(5)上端,主纵梁(9)位于主横梁(8)顶面,且与主横梁(8)垂直连接,模板系统(10)位于主纵梁(9)顶面;
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a利用钢围堰(3)提供的无水作业环境施工承台(1)和墩身(2),同时在承台(1)顶面布置一号预埋钢板(6)和铰接系统(7),利用吊装机械吊装钢管立柱(4),并通过钢管立柱(4)底端与一号预埋钢板(6)焊接将钢管立柱(4)固定在承台(1)上,通过铰接系统(7)将钢斜撑(5)铰接在承台(1)上,且将钢斜撑(5)临时竖直固定;
b人工水下割除钢围堰(3),为钢斜撑(5)提供转动空间;
c利用吊装机械将钢斜撑(5)转动至设计位置,并及时安装平联(11)进行固定;
d利用吊装机械吊装主横梁(8)分别固定于钢管立柱(4)和钢斜撑(5)顶端,利用吊装机械吊装主纵梁(9)后安装模板系统(10),完成上层支撑结构的搭设;
e在模板系统(10)上进行上层现浇梁(12)的施工,从而完成上层现浇梁(12)的施工;
f利用吊放系统(13)临时固定主横梁(8)及其以上构件,在设计位置切割钢管立柱(4)和钢斜撑(5),同时拆除平联(11),将钢斜撑(5)进行第二次转动至设计位置后再次安装平联(11),利用吊放系统(13)下放主横梁(8)及其以上构件,完成下层支撑结构的搭设;
g在模板系统(10)上进行下层现浇梁(14)的施工,从而完成下层现浇梁(14)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铰接系统(7)包括预埋在承台(1)上的二号预埋钢板(72)、连接在二号预埋钢板(72)顶面的三道耳板(71)、连接在钢斜撑(5)下端的两道斜撑补强端头(73)和销轴(74),两道斜撑补强端头(73)分别位于三道耳板(71)形成的两个间隙内,且斜撑补强端头(73)与耳板(71)通过销轴(74)铰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耳板(71)焊接在二号预埋钢板(72)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耳板(71)和斜撑补强端头(73)上均预留圆孔,且通过销轴(74)实现二者间的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14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