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1465.7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强伟亮;高璞;周俊龙;陶波;谢朋林;贾建伟;耿文宾;赵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张永芬 |
地址: | 30017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双层 现浇梁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支撑结构进行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通过铰接系统实现钢斜撑的两次竖向转动,保证双层现浇主梁施工时共用一套支撑,避免了水下施工临时支撑,解决了支撑柱与围堰壁体空间碰撞问题,使结构安全和质量控制点更为明确,具有实施便捷,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现浇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跨江桥梁的大规模兴建,桥梁建设领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更多的施工技术难题,为减少建设成本和建筑用地,国内很多跨江、跨河桥梁采用双层结构形式。鉴于水上作业条件有限,地质条件复杂,气象环境多变等因素,该类桥梁现浇支架的设计施工比一般桥梁更为复杂。
目前,传统的水上现浇桥梁支架的结构形式有多跨式、单跨式、斜腿三跨式等。
对于陆地上双层现浇梁,可采用多跨式支架法施工,即先搭设支架施工下层现浇梁,然后以达到设计强度下层现浇箱为基础,搭设上层现浇梁支架,再施工上层现浇梁。而对于水上双层现浇梁,直接在水中搭设临时支撑施工难度大,成本高,且影响工期。单跨式现浇支架以既有承台为基础,不需在水中打桩,但大跨径支架对承重主梁的强度与刚度要求较高,其整体稳定性较差。斜腿三跨式支架需将支撑柱布置在承台上,但对于水下承台,斜腿支撑柱存在与围堰壁体空间碰撞的问题,难以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通过铰接系统实现钢斜撑的竖向转动,保证双层现浇主梁施工时共用一套支撑,避免了水下施工临时支撑,解决支撑柱与围堰壁体空间碰撞的问题,具有实施便捷,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支撑结构进行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支撑结构包括连接在承台1上的若干成列分布的钢管立柱4、连接在承台1上的若干成列分布的钢斜撑5、若干主横梁8、若干主纵梁9和模板系统10,钢管立柱4与钢斜撑5一一对应,承台1上预埋有若干与钢管立柱4相匹配的一号预埋钢板6和若干与钢斜撑5相匹配的铰接系统7,一号预埋钢板6用于连接钢管立柱4,铰接系统7用于铰接钢斜撑5,承台1的个数为2,每个承台1上安装有一个墩身2,相邻钢管立柱4和钢斜撑5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钢斜撑5之间均可拆卸连有平联11,主横梁8分布在钢管立柱4和钢斜撑5上端,主纵梁9位于主横梁8顶面,且与主横梁8垂直连接,模板系统10位于主纵梁9顶面;
水上大跨双层现浇梁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a利用钢围堰3提供的无水作业环境施工承台1和墩身2,同时在承台1顶面布置一号预埋钢板6和铰接系统7,利用吊装机械吊装钢管立柱4,并通过钢管立柱4底端与一号预埋钢板6焊接将钢管立柱4固定在承台1上,通过铰接系统7将钢斜撑5铰接在承台1上,且将钢斜撑5临时竖直固定;
b人工水下割除钢围堰3,为钢斜撑5提供转动空间;
c利用吊装机械将钢斜撑5转动至设计位置,并及时安装平联11进行固定;
d利用吊装机械吊装主横梁8分别固定于钢管立柱4和钢斜撑5顶端,利用吊装机械吊装主纵梁9后安装模板系统10,完成上层支撑结构的搭设;
e在模板系统10上进行上层现浇梁12的施工,从而完成上层现浇梁12的施工;
f利用吊放系统13临时固定主横梁8及其以上构件,在设计位置切割钢管立柱4和钢斜撑5,同时拆除平联11,将钢斜撑5进行第二次转动至设计位置后再次安装平联11,利用吊放系统13下放主横梁8及其以上构件,完成下层支撑结构的搭设;
g在模板系统10上进行下层现浇梁14的施工,从而完成下层现浇梁14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1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