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式混炼飞灰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3504.7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1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徐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乐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10 | 分类号: | B02C4/10;B02C4/30;B02C4/42;B01F13/10;B01F7/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7 | 代理人: | 康晨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混炼 处理 设备 | ||
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式混炼飞灰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开设有混炼室,且混炼室下部成斗状,所述混炼室内设有混炼机构,所述箱体内部竖直开设有成圆柱状的转运槽,且转运槽位于混炼室正下方,所述转运槽内设有转运机构。通过本设备对飞灰和水泥进行混炼时,不仅可以避免飞灰与水泥沉降在混炼室的底部,还能够及时对混炼室内产生的干疙瘩和板块进行收集与转运并通过细磨机构对其进行研磨粉碎,实现了飞灰与水泥的连续式混炼,无需对混炼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以及二次混炼,工作效率高,且飞灰的混炼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灰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式混炼飞灰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后会产生大量含有众多种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飞灰,为了防止飞灰污染环境,通常使用混炼机将飞灰和水泥混合再加入螯合剂,使其与易溶性金属发生反应将其固化,从而避免飞灰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传统的飞灰与水泥混炼设备使用时,由于飞灰与水泥较为干燥,加水时也无法保证供水均匀,因此经常会形成较多的干疙瘩或者板块,并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沉降在混炼室底部,从而影响飞灰与水泥混炼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飞灰与水泥混炼时经常会出现较多的干疙瘩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连续式混炼飞灰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式混炼飞灰处理设备,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开设有混炼室,且混炼室下部成斗状,所述混炼室内设有混炼机构,所述箱体内部竖直开设有成圆柱状的转运槽,且转运槽位于混炼室正下方,所述转运槽内设有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运槽内同轴转动连接的圆盘,且圆盘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别与转运槽的内顶壁、内底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圆盘上贯穿开设有两个与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第三连通孔对应的竖槽,所述圆盘下端面同轴开设有沉槽,所述箱体下端面与转运槽内底壁之间贯穿开设有与沉槽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转运电机,且转运电机的输出轴与沉槽的内顶壁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运槽内顶壁与混炼室内底壁之间分别竖直开设有两个第一连通孔和两个第二连通孔,所述转运槽内底壁与箱体下端面之间竖直开设有两个与第二连通孔对应的第一排料口,所述转运槽内底壁与箱体下端面之间竖直开设有两个第三连通孔,所述箱体下端面设有与第三连通孔配合的细磨机构。
进一步,所述混炼机构包括箱体上端面固定安装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下端面贯穿箱体上端面并延伸至混炼室内,所述转杆位于混炼室内部分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
进一步,所述转杆下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周壁沿径向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刮板,且每块刮板的下端均与混炼室内底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细磨机构包括箱体下端面固定连接的两个与第三连通孔对应的安装块,每个所述安装块内均水平开设有圆柱状的研磨槽,每个所述研磨槽内均转动连接有转辊,每个所述转辊周壁与研磨槽的槽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凸块,两个所述转辊之间水平同轴固定连接有水平轴。
进一步,每个所述安装块上端面与研磨槽之间均贯穿开设有与第三连通孔对应的进料口,每个所述研磨槽内底壁均贯穿开设有第二排料口,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块侧壁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块侧壁并延伸至对应研磨槽内,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转辊同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每个所述转辊的两端均同轴固定套设有密封圈,且每个密封圈的外圈均与对应的研磨槽的槽壁密封滑动连接,且位置对应的两个密封圈均位于对应进料口、第二排料口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箱体上端面与混炼室之间分别连通设有飞灰定量给料口、水泥定量给料口、注水管和加药管,所述注水管、加药管、第一排料口、第二排料口内均设有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乐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乐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3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