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纵移泵管机构、布料系统及布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1109.3 | 申请日: | 2021-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龚俊;曾勇;肖国柱;翟蓬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F16L3/16;F16L3/20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张勇;周晓艳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管 机构 布料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纵移泵管机构,包括支撑架、行走组件以及泵管组,本发明的泵管组中行走组件带动整个纵移泵管机构移动,能实现纵移泵管机构与多个其他浇筑管路或浇筑口快速对接,纵移泵管机构的模块化设计,能有效替代传统浇筑管路中的局部管路结构,极大地减少了管路数量,既能减小布管难度及管路的安装难度,又能减轻设计和管道安装时的工作量,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布料系统,含上述纵移泵管机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布料方法,采用纵移泵管机构的模块化设计,替换现有的部分复杂管路,既能节省管路设计、安装等成本,又能增大施工空间且实现快速对接来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纵移泵管机构、含此纵移泵管机构的布料系统及布料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施工已经由搭接木模板浇筑混凝土发展到了利用自动浇筑台车(以下简称台车)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自动浇筑台车同时也采用了泵送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通过布料小车将混凝土泵送至台车顶部,布料小车通过纵向移动对接分配管路将泵送上来的混凝土浇筑到台车顶部或底部。
浇筑台车上的布料系统使用了大量的管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几乎每一个浇筑口都有一套单独的管路(由浇筑口到布料机接口处)进行控制,以12m的台车举例,一般会用到8到16组管路。
现有的布料系统,具有以下缺陷:①该布料系统除顶模顶端的入料为浇筑口入料外,其余的入料多为工作窗入料,相比浇筑口的入料方式,工作窗入料需要先打开工作窗后再接上一截入料管,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也增加了管路的维护成本,不利于台车浇筑的自动化与机械化;②大量的管路不仅加大了台车的重量和成本,还对管路的维护、清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容易出现堵管等现象;③大量管路的应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接头,接头对接需要耗费许多时间,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浇筑时的浇筑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移泵管机构,包括支撑架、行走组件以及泵管组;
所述支撑架包括相连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
所述泵管组包括至少一根泵管,所述泵管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架体上,且第一端设有第一泵管接口;所述泵管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且第二端设有第二泵管接口;
所述行走组件设置在支撑架上,用于带动整个纵移泵管机构移动。
本发明的纵移泵管机构包括支撑架、行走组件以及泵管组三大部分,结构精简;泵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泵管接口和第二泵管接口与其他管路连接,实现快速对接;行走组件带动整个纵移泵管机构移动,采用纵移泵管机构的模块化设计,能有效替代传统布料系统中的部分管路结构,极大地减少了管路(具体是:顶模的管路可以直接省略,纵移泵管机构可直接与浇筑口对接布料,侧模仅需布置溜槽系统),效果是:①能减轻设计和管道安装时的工作量以及减小布管难度及管路的安装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②能增大台车上部有效空间的利用率,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储存辅助部件等。
本发明可选的,所述第一泵管接口与对接件A之间和/或第二泵管接口与对接件B之间采用柔性对接。
本发明可选的,所述泵管的第二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实现泵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距离的调节。采用泵管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距离的可调节式设计,泵管的第二端能根据需求伸长或缩回,满足对接(伸长后实现快速对接)和移动(缩回后能防止部件之间发生干涉)的双重需求。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架体包括固定段和活动段,所述固定段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架体上,所述活动段通过伸缩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段的第二端;所述泵管的第二端和/或第二泵管接口设置在所述活动段上。结构简单,且泵管的第二端的伸长和缩回顺畅,便于对接和移动,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可选的,所述泵管的第二端和/或第二泵管接口通过夹持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段上。此处优选可转动式设置或可摆动式设置,使得泵管的第二端和/或第二泵管接口能在竖直面内进行一定的摆动调节,实现第二泵管接口对接时的微调,满足对准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11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液体灌装智能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直线定位搬运机器人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