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主机横撑加强结构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2834.2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淏堃;杨德坤;吕奏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捷茂船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1/30 | 分类号: | B63H2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陆中丹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主机 加强 结构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主机横撑加强结构及使用方法,属于横撑加强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架,所述底座架的外侧等间距安装有侧连接板,所述侧连接板的端部设有多档位卡板组件,所述底座架顶部的两侧沿所述底座架轴向上开设有限位滑槽组件,且所述限位滑槽组件的内侧设有可在所述限位滑槽组件内侧滑动的工型滑块组件,配合第一限位弹簧的震动带动缓冲架的震动并配合调节外缓冲调节筒、内缓冲调节杆的角度和第二限位弹簧的长度使其保持对缓冲架的拉力进一步减弱震动,在缓冲架的震动带动连接底板具有上翘的震动,在螺杆固定在条型放置槽上使其带动底座架上下震动使其配合船舶主机的上下震动是反向的因此可以辅助进行消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撑加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主机横撑加强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横撑加强结构使用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船舶主机横撑加强结构使用方法,属于横撑加强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主机,即船舶动力装置,是为各类船舶提供动力的机械,船舶主机根据采用燃料的性质、燃烧的场所、使用的工质及其工作方式等的不同,可分为蒸汽机、内燃机、核动力机和电动机。
目前绝大多数的船舶都在使用内燃机中的往复式柴油机作为主机,部分军舰使用核动力主机和电动主机,为保证船舶正常营运而设置的动力设备,船舶主机包括三个主要部分:①主动力装置;②辅助动力装置;③其他辅机和设备。
为船舶提供推进动力的主机及其附属设备,是全船的心脏,主动力装置以主机类型命名,目前,主机主要有蒸汽机、汽轮机、柴油机、燃气轮机和核动力装置等五类,现代运输船舶的主机以柴油机为主,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蒸汽机曾经在船舶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几乎全被淘汰,汽轮机在大功率船上长期占有优势,但也日益为柴油机所取代,燃气轮机和核动力装置仅为少数船舶所试用,尚未得到推广。
现有技术中的船舶主机横撑加强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在对于不同体积大小的船舶主机进行加强的时候需要相应适应的加强结构,这样导致船舶主机横撑加强结构适应性则比较差,无法适应不同类型的船舶主机;
第二在对船舶主机进行运行减震稳固的时候其采用只有单向缓冲组件无法对船舶主机横撑加强结构进行良好的震动减震功能;
第三在进行对船舶主机减震的时候其减震效果并不佳,无法实现以震止震的功能;
第四在进行对船舶主机减震的时候减震的方位也不够全面;
为此设计一种船舶主机横撑加强结构及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船舶主机横撑加强结构及使用方法,将十字型滑块插入至限位滑槽和侧限位滑槽的内侧,然后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处后再通过螺杆贯穿第二固定孔和第一固定孔将侧连接块固定,将连接底板放置在条型放置槽的内侧同时将主限位弧形卡件、上弧形卡件和下弧形卡件夹持在船舶主机的外侧处,通过螺杆贯穿第三固定孔固定在条型放置槽的底部使其主限位弧形卡件、上弧形卡件和下弧形卡件稳固,通过调节插铰接块插入至铰接件卡位槽的内侧并将螺杆贯穿贯穿孔将插铰接块固定进而调节外缓冲调节筒、内缓冲调节杆的角度和第二限位弹簧的长度使其保持对缓冲架的不同拉力,在船舶主机运行的时候,产生的震动存在上下震动和左右震动的四个主要方位,左右震动和上下震动传送至与其接触的主限位弧形卡件、上弧形卡件和下弧形卡件后带动相应的内缓冲圆柱微震动,从而带动第一限位弹簧微震动,在第一限位弹簧震动中不断耗能弱化震动强度,配合第一限位弹簧的震动带动缓冲架的震动并配合调节外缓冲调节筒、内缓冲调节杆的角度和第二限位弹簧的长度使其保持对缓冲架的拉力进一步减弱震动,在缓冲架的震动带动连接底板具有上翘的震动,在螺杆固定在条型放置槽上使其带动底座架上下震动使其配合船舶主机的上下震动是反向的因此可以辅助进行消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捷茂船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捷茂船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28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