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粘结剂的粉体造粒压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4891.4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7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毛召召;李志涛;周游;陈刚;熊良明;杜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26 | 分类号: | C04B35/626;C04B35/622;C04B35/18;C04B35/20;C04B35/49;C04B35/50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结 粉体造粒 压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粘结剂的粉体造粒压片方法,粉体不加入粘结剂混合均匀后一次过筛,然后进行煅烧再二次过筛,然后干混后得到压片粉体,接着将压片粉体使用自动压片机压片,最后升温烧结,烧结后的压片实际重量与需求重量偏差1%以下,实际尺寸与平均尺寸偏差1%以下。本发明的粉体进行多次混合,保证了原料混合的均匀性;粉体中不添加粘结剂,使得粉体纯度更高,重量更精准;一次过筛使粉体形成良好的粒度分布,煅烧、二次过筛和干混后使得不同粒度粉体分布得更为均匀,提高了压片的一致性,烧结过程中无需排胶,只需烧结使粉体进行固相反应,烧结后的片材实际重量与需求重量偏差≤1%,实际尺寸与平均尺寸偏差≤1%,制成了高精度的片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粉体造粒方法。
背景技术
粉体压片技术广泛应用于陶瓷、玻璃生产中,是一种重要的通用技术。高重量、尺寸精度陶瓷应用广泛,包括5G陶瓷滤波器、陶瓷电容器、高精度陶瓷结构件及其他各类功能陶瓷等。玻璃制备工艺中,也会用到粉体处理、压片技术,通过控制压片重量,生产高重量精度的玻璃块材。
目前,为了获得更好的流动性,常使用粘结剂将细粒径的粉体处理为粒径增大的球形聚集体。公布号为CN111995392A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低成本5G基站用陶瓷滤波器粉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中使用PVA作为粘结剂造粒。授权公告号为CN102503391B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高铁磁性能和铁电性能的铁酸铋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在粉末中加入PVA粘结剂,经60目与120目筛网过筛的方法制备所述复合材料。公布号为CN110194664A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石榴石结构的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加入PVA作为粘结剂,将混合好的粉体过100目和140目筛子的方法制备所述陶瓷材料。
粘结剂的作用主要是造粒增强粉体流动性,由于其粘性,使压制的片材更完整,不易分层缺损,但使用粘结剂,其粘结剂的纯度会影响粉体纯度,若排胶不当,易形成积碳、气孔,影响元件致密度和性能。若能不使用粘结剂,也能达到相同作用,且能制备高重量、尺寸精度的片材,这在陶瓷、玻璃生产中,将有着显著的优势。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粘结剂的粉体造粒压片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混料过筛:将粉体按配比称量混合均匀,过60-100目筛;
步骤二、煅烧:混合后粉体转移至氧化铝或石英坩埚中,升温至低于粉体熔化温度的固相反应温度,保温4-10h;
步骤三、二次过筛:将煅烧后粉体过60-100目筛;
步骤四、干混:使用混料机对二次过筛后的粉体进行干混得到压片粉体;
步骤五、压片:将压片粉体填充进模具中,使用自动压片机进行压片得到初步片材;
步骤四、烧结:初步片材转移至坩埚中,升温至烧结温度保温烧结,烧结完成后得到所需片材。
所述的步骤一中,混合方式为球磨湿混或混料机干混,过筛前需将结块粉体进行破碎使其能全部过筛。
所述的球磨湿混,采用的研磨球材质为玛瑙、氧化铝或氧化锆,球磨湿混的液体研磨介质为无水乙醇或纯水,粉体、液体研磨介质、研磨球的重量比为1:0.3-1.2:2-5,球磨机的转速为150-250r/min,研磨时间8-24h;湿混完成后烘干,烘干温度50-100℃,烘干后过10-20目筛使研磨球与粉体分离。
所述的混料机干混,混料机自转速率30-100r/min,公转速率10-60r/min,混料时间2-10h。
所述的步骤四中,混料机自转速率30-100r/min,公转速率10-60r/min,混料时间2-1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48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