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色的褶皱面料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7817.8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1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崔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洋纺织(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17/12;B32B17/06;B32B33/00;B32B5/06;B32B37/06;B32B37/10;B32B3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杜昊燃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褶皱 面料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色的褶皱面料生产工艺,属于面料领域,一种可变色的褶皱面料生产工艺,其具体工艺为,首先将基面层和砂面层分别放置放置在两个相同的基板上,然后在基面层和纱面层上铺设热缩膜;将预制的变色玻璃薄片粘接在基面层上,将预制的底色薄片粘接在纱面层上,使用水溶绣花线将纱面层与基面层进行絎线缝合,获得复合面料;再使用压皱机对复合面料进行高温压皱,使热敏膜收缩定型;将复合面料泡水,使水溶绣花线被溶解,然后使用剥离装置热敏膜;将两个基面层复合在一起;然后使用缝合线将两个基面层缝合固定,可以实现在保证面料的弯曲性能时,使面料具有可变色效果,使面料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呈现不同的色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变色的褶皱面料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功能性,舒适性和美感等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而目前,多数的面料缝制成的服装缺少动感,颜色单一,显得过于单调和呆板,无法给人们尤其是喜欢追求时尚元素的年轻人带来更多的美感与乐趣,单一颜色的面料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也束缚了服装设计师对个性服装面料的选择。
褶皱工艺狭义解释就是面料再造成衣的起皱整理工艺,其产品主要特点:褶皱。决定图案及褶皱效果的因素有面料成分、性能(厚薄、颜色),热敏膜的缩率,绣花的花型,海绵的高度,加热设备的不同和工艺参数的变化以及工艺的叠加,褶皱赋予了面料独特的视觉和触觉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及装饰面料。
在制作服装时,可以选择单独的一种颜色的面料,也可以选择使用多种面料进行拼接,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衣服一旦出厂,就再也不能更改颜色。因此,导致无论什么颜色的衣服,长时间穿着之后都会显得单调。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色的褶皱面料生产工艺,可以实现在保证面料的弯曲性能时,使面料具有可变色效果,使面料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呈现不同的色泽,且面料两面均具有褶皱效果,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色的褶皱面料生产工艺,其具体工艺为:
S1,首先将基面层和砂面层分别放置放置在两个相同的基板上,然后在基面层和纱面层上铺设热缩膜;
S2,将预制的变色玻璃薄片粘接在基面层上,将预制的底色薄片粘接在纱面层上;
S3,使用水溶绣花线将纱面层与基面层进行絎线缝合,获得复合面料;
S4,再使用压皱机对复合面料进行高温压皱,使热敏膜收缩定型;
S5,将复合面料泡水,使水溶绣花线被溶解,然后使用剥离装置热敏膜;
S6,将两个基面层复合在一起,复合时使变色玻璃薄片与底色薄片相互匹配;然后使用缝合线将两个基面层缝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变色玻璃薄片由添加光敏剂的柔性玻璃制成,所述底色薄片由印有指定颜色的柔性塑料压片。
进一步的,所述S4的压皱过程中,均从外部对纱面层与基面层施加压力,使热敏膜收缩时内收缩。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固定连接有加压板,所述隔热板内铺设有与加压板相匹配的电热板,所述隔热板远离加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环,所述法兰环上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上安装有快接接头,基板可快速安装在动力装置上,使一对基板在工艺流程中相互挤压,以便面料的复合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纱面层由透明纱线编制制成,所述基面层由粗纤维纺织布制成,纱面层透光性强,基面层透光性弱,减少基面层底色对面料整体颜色的影响,使面料主色以变色玻璃薄片的颜色为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洋纺织(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台洋纺织(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78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