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翼-固定翼复合式靶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8740.6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3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招启军;费钟阳;蒋相闻;姚泽浩;王博;陈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28 | 分类号: | B64C27/28;B64D47/00;F41J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孙玲 |
地址: | 21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复合 靶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翼‑固定翼复合式靶机,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机身上的机翼、旋翼单元,机翼与机身相连,机身连接有矢量发动机,机翼以矢量发动机的轴线为对称轴设置于矢量发动机的两侧;旋翼单元可转动地与机身相连,机身还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旋翼单元传动相连,旋翼单元设置于机翼的顶部;机翼的底部连接有角反射器,角反射器与机翼活动相连。本发明的旋翼‑固定翼复合式靶机,包括机翼和旋翼单元,能够在固定翼飞行器模式和旋翼飞行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实现雷达散射特征的变化,旋翼靶机具有强烈的微多普勒特征,固定翼靶机不具备微多普勒特征,可折叠的角反射器的设置,使得飞行器整体的RCS可以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及其周边配套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翼-固定翼复合式靶机。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新型先进飞行器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对防空武器系统的性能要求也日渐提高。防空武器通常依靠雷达制导追踪目标,雷达制导的依据则为目标体表征出的雷达散射特征,主要包括度量电磁散射回波强度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简称RCS)和揭示目标旋转特征的微多普勒效应(The micro-Doppler effect)。为了准确评估武器系统的性能,靶机在实战演练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
现有的靶机由于其外形结构和飞行方式(旋翼或固定翼)的限制,表现出的雷达散射特征往往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实战演练环境下不同的打靶需求。
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靶机由于外形结构以及飞行方式限制表现出的雷达散射特征单一的现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翼-固定翼复合式靶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靶机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变换自身的飞行模式,模拟不同雷达散射特征的飞行器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旋翼-固定翼复合式靶机,包括机身和设置于所述机身上的:
机翼,所述机翼与所述机身相连,所述机身连接有矢量发动机,所述机翼以所述矢量发动机的轴线为对称轴设置于所述矢量发动机的两侧;
旋翼单元,所述旋翼单元可转动地与所述机身相连,所述机身还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旋翼单元传动相连,所述旋翼单元设置于所述机翼的顶部;
所述机翼的底部连接有角反射器,所述角反射器与所述机翼活动相连,所述角反射器能够折叠。
优选地,所述旋翼单元包括两片桨叶,所述桨叶与桨毂相连,所述桨毂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相连。
优选地,至少一片所述桨叶可转动地与所述桨毂相连,所述桨叶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能够改变两片所述桨叶之间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角反射器包括第一平面板和第二平面板,所述第一平面板可转动的与所述机翼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平面板相对于所述机翼的转动方向平行于所述机翼的翼展方向,所述第二平面板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平面板相连,所述第二平面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板的转动方向平行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轴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平面板与所述机翼之间、所述第一平面板与所述第二平面板之间均设置电控铰链。
优选地,所述机翼靠近所述矢量发动机的喷口的一侧设置副翼。
优选地,所述桨叶的纵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桨叶具有后缘小翼。
优选地,所述机翼与所述矢量发动机为一体化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旋翼-固定翼复合式靶机还包括中心飞控单元,所述中心飞控单元设置于所述旋翼单元的顶部,所述矢量发动机和所述驱动电机以及所述角反射器均与所述中心飞控单元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87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