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肥大细胞MrgX2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0653.4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2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贺怀贞;王程;贺浪冲;侯亚静;吕悦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C09K11/06;G01N33/53;G01N33/74;G01N21/6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肥大 细胞 mrgx2 分子 荧光 探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肥大细胞MrgX2受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靶向肥大细胞MrgX2受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是在苯基取代的吡唑并嘧啶类衍生物的苯环对位甲氧基侧链上,连接上以不同碳链长度取代的荧光发色团,所述的荧光发色团为香豆素型、荧光素型或Bodipy FL acid。苯基取代的吡唑并嘧啶类衍生物保持对MrgX2受体的激动活性,而指示性的荧光是由荧光发色团发出的。本发明公开的荧光探针既保持了对MrgX2受体的激动活性,又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能。作为一种靶向工具分子,可与肥大细胞细胞直接作用,通过其荧光性能的变化,来进行受体的可视化研究及药物筛选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靶向肥大细胞MrgX2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药物过敏反应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时可导致休克或死亡,其中类过敏反应占药物过敏反应的70%以上。表达于肥大细胞的G蛋白偶联受体MrgX2被证实与类过敏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多种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可在机体内激活MrgX2,从而引发生物体内复杂的生理调控或过敏性疾病;外源性的一些肽类药物,小分子药物,中药注射液中的组分等在临床使用中也能通过MrgX2激活肥大细胞,从而引发药物类过敏反应,增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MrgX2及其配体在过敏性疾病及药物不良反应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药物研究中,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以及紫外光谱是进行药物分析的基本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出现的各种灵敏度高的荧光分析法已有效地用于药物制剂以及生物体液中药物的分析。如同步扫描荧光技术可用于违禁品中苯丙胺和吗啡加奎宁的测定;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可用于血清中的庆大霉素、地答新、茶叶碱、戊巴比妥、苯巴比妥等多种药物的检测,还可进行烧伤患者体内萘替米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可用来监测肾移植后环孢素A的全血浓度;荧光猝灭法用来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固体表面荧光测定法用于血清中茶叶碱,以及其它多种抗菌药、抗气喘病药、抗惊风病药等的临床荧光分析;电解荧光光度法测定片剂中卡马西平的含量等等。其中,荧光探针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借助荧光显微镜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实时检测的重要手段。这种技术灵敏度高,可视性强,而且对研究的生物大分子或细胞干扰少,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分子荧光探针对金属离子、生物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响应,使得人们能够用荧光显微镜、荧光光谱,特别是荧光成像技术来实时检测活细胞内分子或离子浓度以及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变化过程。这些年来,具有荧光性质的GPCR配体已经广泛用于定位受体的分布,并能够实时的监测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触发的过程(如内化、运输、螯合和回收)。因GPCR的配体结合区域通常是高粘度低极性的环境,所以开发环境敏感型的GPCR荧光配体则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具有环境敏感型的荧光配体对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非常敏感,其在水溶液中显示弱荧光,但在低极性或当结合到细胞中的疏水结构域中时可释放出明亮的荧光。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关于检测MrgX2在细胞表面分布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报道。鉴于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快速响应等有点,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方便的荧光配体来追踪MrgX2,以深入理解其生理学和病理学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靶向肥大细胞MrgX2小分子荧光探针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靶向肥大细胞MrgX2受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该探针结构式为;
其中,R代表含有羧基的荧光发色团,n代表2~5。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含有羧基的荧光发色团为香豆素类荧光发色团、荧光素类荧光发色团或氟化硼二吡咯醇酸。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香豆素类荧光发色团、荧光素类荧光发色团与氟化硼二吡咯醇酸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6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