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烧结透气性装置及其调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2777.6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6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戚义龙;吴宏亮;高鹏;凌明生;黄足兵;樊晶莹;阿中;于敬;胡小扣;杨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08 | 分类号: | F27B21/08;C22B1/16;F27D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3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烧结 透气性 装置 及其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烧结透气性装置及其调整方法,其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行走驱动单元以及用于烧结料层打孔改善透气的移动打孔机构;所述移动打孔机构通过支撑框架设置在烧结段的上方,移动打孔机构通过安装支架可移动的设在支撑框架上,行走驱动单元设在支撑框架上用于驱动安装支架沿着所述烧结段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移动打孔机构包括纵向承力杆、横向固定基板、打孔棒以及用于驱动纵向承力杆升降的液压升降机构;所述液压升降机构设在安装支架上,纵向承力杆相对所述安装支架做升降运动设置,横向固定基板安装在纵向承力杆的下端;打孔棒为一组,一组打孔棒横向并排设在横向固定基板的下部。其可实现自动打孔,有效改善烧结料层透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烧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善烧结透气性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厚料层低温烧结技术是近年来被普遍采用的先进烧结技术。基于铁酸钙固结理论及烧结过程的自动蓄热作用,厚料层烧结可以达到减少固体燃料消耗,减少碳氧化物排放,降低燃烧带厚度,减少烧结矿亚铁含量,促进铁酸钙的生成,改善烧结矿矿物结构,提高烧结矿强度以及烧结成品率等优点。但是当烧结料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将带来料层透气性变差,烧结速度降低,下层烧结矿过熔导致理化性能变差等问题。因此,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料层高度,又能够改善烧结矿产质量指标,对烧结发展意义重大。而料层透气性改善则是决定料层高度能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
所谓烧结料层透气性,是指烧结混合料层对气体通过的阻力的大小,是烧结过程中重要的工艺参数。气体在烧结料层内的流动状况和变化规律影响烧结过程的传质、传热以及物理化学反应,直接决定垂直烧结速度。烧结料层透气性好,通入烧结料层中的空气量充分,有益于烧结料层各个物理化学反应的进行。因此,如何能够提高料层透气性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中国专利CN208505022U公开了一种一种改善烧结机料面透气性的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三角支架,两个三角支架顶端均铰接有轴承臂一端,两个轴承臂另一端连接同一滚筒轴承,滚筒轴承外套接有钢构滚筒,钢构滚筒外表面设置有多排短齿;能够提升烧结机料面的透气性,降低空气通过料面的阻力,尤其在台车料面在点火结壳后,通过该装置可有效改善料面透气性,降低风机电耗;生产中可适当放开点火温度控制上限,提升了烧结机料层上部烧结矿质量,降低烧结矿返矿率,同时有利于降低烧结固体燃料配比及消耗。
此外,实用新型专利CN210773432U公开了一种改善烧结透气性的台车料面打孔装置,安装在烧结机台车上的料面层上方,包括转动安装在烧结机点火炉炉壁之间的圆辊,圆辊表面周向均布有4~7排锥齿,每排锥齿在圆辊轴线方向间距分布,每排锥齿数量为6~10个,所述锥齿之间的轴向间距为100~300mm,锥齿长度为5~10mm,所述的锥齿压入所述料面层内并随着烧结机台车前行移动而带动圆辊旋转。本实用新型可以选择针对料面层透气性差的区域打孔,通过锥齿结构改变及在圆辊表面位置分布不同,达到调整料面层上透气孔的大小、深度及分布形式的目的,提高烧结透气性。
实用新型专利CN206069959U公开了一种提高烧结透料层气性的松料装置,包括松料辊、松料齿、转动轴、驱动系统、升降系统和支撑平台;松料辊上设有2~6排松料齿,松料辊通过转动轴与轴承固定套连接,轴承固定套与旋转驱动系统相连;松料辊端部轴承固定套上设有感应器,升降系统与轴承固定套连接;升降系统上部设有升降驱动系统,升降驱动系统和升降系统固定在支撑平台上。本装置能够增加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优化燃料在混合料中的分布,提高烧结矿产量,降低烧结固体燃耗。
上述方案均为在料面从动形成透气孔来提高透气性,如前端布料不平整,则易人为造成台车宽度方向的透气性不一致,直接影响到后续宽度方向上烧结速度的不均衡,易导致烧结终点位置不一致和烧结矿质量的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27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