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适应污染源的空气涡旋通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5575.7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曹智翔;白玉青;王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52;F04D29/64;F04D29/70;F16M3/00;F24F7/007;F24F13/08;F24F11/79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王孝明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污染源 空气 涡旋 通风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适应污染源的空气涡旋通风装置,包括送风立柱、可升降排风机构和可升降筛网,可升降筛网下方的送风立柱上可移动设置有环形托板,环形托板能够在送风立柱上沿着竖向进行移动;送风立柱主体的侧壁上竖向开设有角动量送风槽,可升降筛网将角动量送风槽分割为一体设置的上部送风槽和下部送风槽,上部送风槽开放,下部送风槽上覆盖有送风槽盖板,角动量送风槽只能向可升降筛网上方的区域内送风。本发明的空气涡旋通风装置,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对送风立柱、可升降排风机构和可升降筛网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导流叶片调整下部角动量送风气流的风向,使得形成的涡旋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污染源,从而提高对污染物的捕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通风领域,涉及空气涡旋通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适应污染源的空气涡旋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高污染散发特性的工业建筑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粉尘、液滴、油雾、焊接气溶胶等污染物,需要节能、高效的通风系统对污染物进行捕集,以保证工作区中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传统的通风方式都有一定的缺点,如顶吸式排风罩速度衰减快、捕集范围小;吹吸式通风系统气流易受横向气流影响,不适用于释放速率过大的污染源。
柱状空气涡旋具有大负压梯度、先汇聚后上升和控制距离远的特点,将其应用于污染物捕集控制中的涡旋通风系统在既有研究中已被证实是可行的,该涡旋通风系统在污染物高效捕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涡旋的生成需要三个条件:上部上升气流、下部角动量气流和底部平面。然而,实际的工业生产环境较为复杂,存在不同形状、种类和释放形式的污染物,而现有的空气涡旋通风装置在面对不同污染源的适应性较差,难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导致空气涡旋通风装置对污染物的捕集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应污染源的空气涡旋通风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涡旋通风装置难以适应不同污染源导致污染物捕集效果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适应污染源的空气涡旋通风装置,包括多个均匀布设在污染源周围的送风立柱和设置在污染源上方的可升降排风机构;所述的可升降排风机构和污染源之间设置有可升降筛网,所述的可升降筛网上开设有立柱通孔,送风立柱穿过立柱通孔并且能够在立柱通孔内进行转动;
所述的可升降筛网下方的送风立柱上可移动设置有环形托板,可升降筛网能够随着环形托板的移动沿着竖向进行移动;所述的送风立柱的侧壁上竖向设置有滑轨,滑轨内安装有电动滑块,所述的电动滑块固设在环形托板的下表面上,环形托板能够在电动滑块的带动下在送风立柱上沿着竖向进行移动;
所述的送风立柱包括送风立柱主体,送风立柱主体的侧壁上竖向开设有角动量送风槽,可升降筛网将角动量送风槽分割为一体设置的上部送风槽和下部送风槽,所述的上部送风槽开放,所述的下部送风槽上覆盖有送风口盖板,送风口盖板与环形托板相连接,送风口盖板能够随着可升降筛网的移动沿着竖向进行移动,使得角动量送风槽只能向可升降筛网上方的区域内送风。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角动量送风槽内沿着竖向均匀安装有多个导流叶片,导流叶片的中间位置横向设置有叶片轴,叶片轴横向可转动式安装在角动量送风槽内;
所述的导流叶片的纵向外端为自由端,导流叶片的纵向内端与竖向设置的联动杆铰接,所述的联动杆竖向安装在角动量送风槽内且能够沿竖向往复移动;所述的导流叶片能够在联动杆的带动下调节角动量送风槽送风角度。
所述的可升降排风机构包括位于可升降筛网上方的可伸缩排风罩,所述的可伸缩排风罩的顶端安装有变频轴流排风机,可伸缩排风罩的底端为开放的排风口。
所述的可伸缩排风罩包括电机安装部,电机安装部的底端依次一体化固设有排风软管和排风罩;所述的排风软管能够沿着竖向进行伸缩运动,所述的排风罩能够随着排风软管的伸缩运动沿竖向进行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5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