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肤抑菌膏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7604.3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8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曹盈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痣和堂中医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A61K9/06;A61K47/06;A61K47/14;A61P17/00;A61P31/04;A61P31/10;A61K31/155;A61K33/04;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抑菌膏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皮肤抑菌膏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原料:当归、苦参、大黄、黄柏、鸦胆子、无根草、三七、黄芩、白芷、川芎、丹参、皮硝、白珍珠和醋酸氯己定。本发明有益效果:将中药提取物制备成软膏剂的形式经皮给药之后,能够增加表皮单位面积处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利于提高药效;同时,通过选择适宜的软膏剂类型,能够对中药提取物有效成分的活性加以保护,防止其在长期放置过程中失活或者失效,因此在对于皮肤病症,优于注射及口服疗法,以及涂抹药物粉末等,而且可以用于多种皮肤病症,疗效好,见效快,无副作用;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皮肤抑菌膏的制备工艺所制备的皮肤抑菌膏,涂抹肤感、耐热耐寒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能均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皮肤抑菌膏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皮肤病症在皮表,但根源却多在体内,例如粉刺痤疮,可因风热熏蒸肌肤而发,但更多则是因为过食油腻辛辣之品,脾胃蕴湿积热,外犯肌肤而成;或冲任不调,例如更年期内分泌失调,亦可导致肌肤疏泄功能失畅而发;酒齄鼻则多因肠胃炽热上熏于肺,或嗜酒、喜食辛辣之品,热气上熏,复遇风寒外束,以至血淤凝结而成;湿疹急性期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慢性则多为血虚或脾虚兼有风燥。尤其夏季炎热潮湿,多发湿疹皮炎。虽然皮肤病症大多局限于皮肤表面病变,但原本光洁的皮肤生出难看的粉刺、暗疮,难免会让人心生烦恼,若再兼有瘙痒、渗液,更令人苦不堪言。目前注射及口服疗法除了损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和肠道反应,使病人不易接受外,这些方法都容易使药物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及肠道破坏,而真正达到疾病局部的药物少之又少,所以存在用药量大,但治疗效果差。另外,虽然皮肤病症的药物种类较多,但多针对某一种皮肤病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一般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如果较长时间没有得到明显治疗效果,也容易产生耐药性。最后,制备工艺也对治疗效果及存放等具有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皮肤抑菌膏及其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皮肤抑菌膏,包括以下原料:当归、苦参、大黄、黄柏、鸦胆子、无根草、三七、黄芩、白芷、川芎、丹参、皮硝、白珍珠和醋酸氯己定。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皮肤抑菌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当归5~15份、苦参5~15份、大黄5~15份、黄柏5~15份、鸦胆子3~12份、无根草3~12份、三七3~12份、黄芩5~15份、白芷2~10份、川芎2~10份、丹参3~12份、皮硝3~12份、白珍珠2~10份、醋酸氯己定1~2份。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皮肤抑菌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当归5份、苦参15份、大黄5份、黄柏15份、鸦胆子3份、无根草3份、三七12份、黄芩15份、白芷2份、川芎2份、丹参3份、皮硝12份、白珍珠2份、醋酸氯己定1份。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皮肤抑菌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当归15份、苦参5份、大黄15份、黄柏5份、鸦胆子12份、无根草12份、三七3份、黄芩5份、白芷10份、川芎10份、丹参12份、皮硝3份、白珍珠10份、醋酸氯己定2份。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皮肤抑菌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当归10份、苦参10份、大黄10份、黄柏10份、鸦胆子7份、无根草7份、三七7份、黄芩10份、白芷6份、川芎6份、丹参7份、皮硝7份、白珍珠6份、醋酸氯己定1.5份。
一种如上所述的皮肤抑菌膏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净选:剔除虫蛀、鼠咬、霉烂变质、假品、伪劣品,采用无霉烂变质且干燥至恒重的中药饮片;
S2、高速粉碎:将经过净选的药材按配方比例称量后,使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弃去粗渣,留细粉待用;
S3、制备浸膏:在辅助加热条件下对细粉进行超声提取,获得提取物浸膏,密封置于4~6℃条件下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痣和堂中医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痣和堂中医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7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屑病外治涂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