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调节开口无压痕折弯成形下模及开口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8468.X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3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福;陈生松;濮传章;孙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联盟模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04;B21D5/0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沈抗勇 |
地址: | 2431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调节 开口 压痕 折弯 成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智能调节开口无压痕折弯成形下模及开口调节方法,折弯成形加工领域。包括底座上平面加工有齿条面一;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下平面均加工有和齿条面一相互啮合形成防退结构的齿条面二;顶升组件用于顶推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上移、齿条面一和齿条面二分离;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向两侧移动;当左右活动下模需要调节开口大小时,顶升组件顶推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上移,齿条面一和齿条面二分离,驱动组件带动左右活动下模移动至设定位置后关闭,顶升组件复位落下,齿条面一和齿条面二重新啮合形成防退结构。轻松实现折弯模具开口的智能调节,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弯成形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调节开口无压痕折弯成形下模及开口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因钣金件的材料厚度、材质、折弯半径不同,要求调整下模的开口宽度,传统的可调开口下模,采用片装组合型式结构,这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工及很长的换模时间,通过装拆侧面螺钉,加减垫板方式来实现下模的开口调整。传统的下模开口调节方式存在的问题是:调节精度低,速度慢,生产效率低。图8为目前常用的插块式可调下模,模座位置固定,插块配有一系列的尺寸,两下模镶件之间尺寸为下模开口尺寸,下模开口大小可通过放取不同尺寸的插块进行调节。插块式可调下模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生产容易,但操作耗时耗力,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智能调节开口无压痕折弯成形下模及开口调节方法,轻松实现折弯模具开口的智能调节,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也克服了传统折弯加工时工件存在压痕和易擦伤工件等技术缺陷,提高了工件的外观质量和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调节开口无压痕折弯成形下模,包括:
底座,底座上平面加工有齿条面一;
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下平面均加工有齿条面二,该齿条面二和齿条面一相互啮合形成防退结构;
顶升组件,顶升组件用于顶推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上移、齿条面一和齿条面二分离;
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向两侧移动;
当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需要调节开口大小时,顶升组件顶推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上移,齿条面一和齿条面二分离,驱动组件带动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移动至设定位置后关闭,顶升组件复位落下,齿条面一和齿条面二重新啮合形成防退结构。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平面加工有纵向凹槽、横向凹槽一和横向凹槽二;
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安装在横向凹槽一内部的顶起油缸,活动安装在横向凹槽一内部的顶板,以及安装在顶板上平面的万向球;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一侧的伺服电机,通过连接座安装在底座上的减速机,安装在纵向凹槽内且与减速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一连接的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二连接有用于驱动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移动的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横向凹槽二内且与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二连接的转换器,分别安装在转换器两个输出孔的左丝杆和右丝杆,分别安装在左丝杆和右丝杆上的两组丝杆螺母,安装在丝杆螺母外侧且与横向凹槽二活动安装的螺母座,以及安装在两组螺母座上且分别与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形成传动配合的螺母推杆。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平面还开设有横向凹槽三和横向T型槽一,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底面装有与横向T型槽一挂靠连接的锁紧块一,底座的一侧安装有推拉组件。
优选地,所述推拉组件包括安装在底座一侧的推拉油缸,安装在推拉油缸输出端的推拉杆,安装在推拉杆远离推拉油缸一端且位于横向凹槽三内部的推拉板,开设于推拉板上的限位槽,以及装在左活动下模和右活动下模底面且与限位槽滑动配合的滑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联盟模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联盟模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84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