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血源性感染性病毒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5344.X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谢珏;崔大伟;徐瑜珊;林梦姣;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51;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赵杭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性感 性病 多重 荧光 定量 rt pcr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检测血源性感染性病毒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包含定量RT‑PCR反应液、酶Mix液、引物探针Mix液、标准品(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RNase P标准品)、阳性和阴性对照品。引物探针包含四组引物和相应的不同荧光标记的探针。本发明根据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单纯疱疹病毒、RNase P的高度保守的蛋白分别设计高特异性的引物探针,通过一个PCR反应从血清样本中同时检测出是否有这些病毒的存在。本发明简便快捷、节约成本、重复性好,可有效、快速筛查血源性感染性病毒。可应用于血源性感染性病毒的快速筛查及血源性感染性病毒流行病学的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具体涉及检测血源性感染性病毒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是一种一步法多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在同一个反应管内检测血清标本中巨细胞病毒(CMV)、Epstein-Barr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核酸检测方法,可应用于血源性感染性病毒的快速筛查及血源性感染性病毒流行病学的研究。
背景技术
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感染性病原对血液安全的严重威胁,经输血传播的血源性感染性病原成为影响临床安全用血的主要关注点,而经输血传播的血源性感染性病原主要经由携带病原的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传播,因此血源性感染性病原的筛查策略是确保临床安全用血的重要措施。美国血库协会(AABB)指南显示:经输血传播的感染性病原有70余种,其中病毒(50多种)和细菌(10种)就有60多种;常见的病原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1/2)、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HSV)、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登革病毒(DENV-1/2/3/4)、戊型肝炎病毒(HEV)、禽流感H7N9病毒、埃博拉病毒(EBOV)、梅毒螺旋体(TP)和疟疾等。我国实施的血液制品病原筛查包括:TP、HIV-1/2、HBV和HCV四种病原。四种病原的筛查虽然能有效地保障我国及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临床用血安全,但随着新(突)发病原和未检测到的病原的流行趋势明显增加,同时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输入性血源性感染性病原不断发生,这增加了病原的传播风险,严重威胁临床安全用血,为更好地保障临床安全用血,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筛查项目已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对血液制品的病原筛查主要是对TP、HIV-1/2、HBV和HCV四种病原采取ELISA和单重或三重的病原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技术直接,检测微量的感染性病原特异性和灵敏度高,但由于昂贵的检测费用及操作时间长等因素严重影响该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其全封闭检测、单管扩增实时定量、简便快捷、节约成本、重复性好等优势,并具有高特异性与敏感性,较于普通PCR检测更加优化,可作为一种血源性感染性病原筛查的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检测血源性感染性病毒的多重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是一种用于血源性感染病毒(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检测的一步法多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本试剂盒包含定量RT-PCR反应液、酶Mix液、引物探针Mix液、标准品(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单纯疱疹病毒、RNase P)、阳性对照品(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单纯疱疹病毒、RNase P)、阴性对照品。盒体设有容器孔,分别放置定量RT-PCR反应液管、酶Mix液管、引物探针Mix液管、标准品管(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单纯疱疹病毒、RNase P)、阳性对照品管(巨细胞病毒、Epstein-Barr病毒、单纯疱疹病毒、RNase P)、阴性对照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5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