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车车轮踏面磨损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05951.6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5/06 | 分类号: | B66C15/06;G01S13/08;G01S15/08;G01S1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朱浩然 |
地址: | 20094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车 车轮 磨损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车车轮踏面磨损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该方法包括在行车新换车轮状态下,与车轮位置相对固定的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初始距离,且测距传感器将其采集到的所述初始距离反馈给控制器;测距传感器采集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当前状态下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当前距离,且测距传感器将其采集到的所述当前距离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述初始距离和当前距离计算出车轮的当前磨损量,且当前磨损量为当前距离与初始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当当前磨损量大于或等于设定磨损量时,控制器给报警装置发送控制信息,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本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能很好地解决行车车轮运行不同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式起重机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车车轮踏面磨损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桥式起重机(行车)在冶金生产工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行车运行过程中,车轮磨损量超过控制系统设定的修正参数,或者车轮的磨损程度一旦差异过大,极易使行车在运行中发生故障。经过多次事故分析发现,车轮磨损量超过控制系统设定的修正参数,或者车轮的磨损程度差异过大,都会造成车轮踏面和轨道踏面摩擦力减小(踏面是指车轮与轨道接触的面),从而会导致行车在运行过程中四个车轮运行不同步。
行车运行过程中四轮不同步时行车会发生扭车、啃轨等现象,有时甚至会引起行车车轮轮缘断裂、轴承损坏,导致主线作业停机,造成物流严重滞后、产品报废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车轮踏面磨损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可以对车轮磨损量进行实时检测,当车轮踏面的磨损超出设定情况能自动报警,将很好的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行车车轮踏面磨损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行车新换车轮状态下,与车轮位置相对固定的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初始距离,且所述测距传感器将其采集到的所述初始距离反馈给控制器;
S102、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当前状态下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当前距离,且所述测距传感器将其采集到的所述当前距离反馈给所述控制器;
S103、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初始距离和所述当前距离计算出车轮的当前磨损量,且所述当前磨损量为所述当前距离与所述初始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当所述当前磨损量大于或等于设定磨损量时,所述控制器给报警装置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优选的,所述测距传感器有四个,分别为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第三测距传感器、第四测距传感器;所述车轮有四个,分别为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第四车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四测距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轮、所述第二车轮、所述第三车轮、及所述第四车轮相对固定,
所述步骤S101中,在行车新换车轮状态下,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初始距离,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初始距离,所述第三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三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第三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初始距离,所述第四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第四测距传感器与所述第四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初始距离;
所述步骤S102中,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当前状态下所述第一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当前距离;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与当前状态下所述第二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当前距离;所述第三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三测距传感器与当前状态下所述第三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当前距离;所述第四测距传感器采集所述第四测距传感器与当前状态下所述第四车轮的轮径外缘之间的当前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59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