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贝母类药材的特征图谱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806294.7 申请日: 2021-07-16
公开(公告)号: CN113419010B 公开(公告)日: 2022-05-20
发明(设计)人: 李会军;赵文静;陈旭岩;刘凤洁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药科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G01N30/06;G01N30/54;G01N30/72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黄欣
地址: 210009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贝母 药材 特征 图谱 构建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贝母类药材的特征图谱构建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先将贝母类药材粉碎,称取药材粉末,加入氨溶液碱化,再加入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液,称定重量后进行超声处理,再次称定重量,加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滤液用氮气吹干溶剂,残渣加入甲醇复溶,经滤膜过滤,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采用UHPLC‑QQQ‑MS动态MRM模式进行分析,即可得到贝母类药材的特征图谱。本发明采用非靶向和拟靶向代谢组学结合的策略筛选得到一组贝母类药材鉴别标志物,通过筛选得到的鉴别标志物,建立五种贝母类药材MRM特征图谱,可用于实现五种贝母类药材的区分以及掺伪贝母药材中所用非正品贝母的鉴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药材鉴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贝母类药材的特征图谱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贝母为常用止咳化痰中药,是百合科贝母属多种植物鳞茎的总称。2020版《中国药典》中收载有五种贝母类药材,包括川贝母(FCB)、平贝母(FUB)、浙贝母(FTB)、伊贝母(FPB)和湖北贝母(FHB)。其中川贝母和伊贝母为多基原药材,川贝母来源于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taipaiensisP.Y.Li)和瓦布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var.wabuensis(S.Y.Tang etS.C.Yue)Z.D.Liu,S.Wang et S.C.Chen),共六种基原。伊贝母来源于新疆贝母(F.walujewii Regel)和伊犁贝母(F.pallidiflora Shrenk)。五种药材中以川贝母最为名贵,有“止咳圣药”之称。由于其价格显著高于其他贝母类药材,市场上以其他贝母类药材掺伪造假的现象频现,复方制剂中代用品投料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但贝母类药材基原复杂,且多为近缘植物,性状相近,且同一种贝母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形态学变化较大,种内变异复杂,给鉴别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不同贝母药理作用、功效及适应症不尽相同,临床用药的混乱将直接影响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阐明不同贝母类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建立专属性强的鉴别方法,对于有效揭示掺伪造假、规范川贝母临床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贝母药材的鉴别方法主要是基于其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和DNA遗传信息。贝母类药材由于来源于近缘物种,其性状显微特征多为共有特征,难以辨识,而DNA分子鉴定技术实验过程繁琐且其结果高度依赖于实验过程中提取DNA的质量,贝母类药材常因硫熏蒸处理导致其DNA完整性大大降低,提取质量低,严重影响方法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川贝母特异性条带的存在与否只能判定川贝母的存在而无法检出掺入川贝母中的非川贝母药材。基于质谱技术的植物代谢组学方法则可以避免上述方法的这些局限性,并且由于其优越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中药材的真伪鉴别问题。迄今为止,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贝母类药材鉴别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是上述五种贝母类药材的鉴别特征仍不十分明确,尚未建立一种专属有效的鉴别方法以实现五种贝母类药材的鉴别以及正品贝母与掺伪贝母的同时检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贝母类药材的特征图谱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贝母类药材的特征图谱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供试品溶液:将贝母类药材粉碎,称取药材粉末,加入氨溶液碱化,再加入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液,称定重量后进行超声处理,再次称定重量,加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滤液用氮气吹干溶剂,残渣加入甲醇复溶,经0.22μm滤膜过滤,续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

步骤2,取步骤1得到的供试品溶液采用UHPLC-QQQ-MS动态MRM模式进行分析,得到贝母类药材的特征图谱,其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62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