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喷射角度的双燃料喷油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11177.X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2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涛;刘军恒;孙平;嵇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61/10 | 分类号: | F02M61/10;F02M61/18;F02M5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喷射 角度 燃料 喷油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可变喷射角度的双燃料喷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油器壳体(10)和喷油角度调节装置(8);所述喷油角度调节装置(8)包括油室分离薄片(8-6)和主油路针阀(8-3);所述喷油器壳体(10)上开设有主油路(3)和副油路(4);所述主油路(3)和副油路(4)内分别设有主油路针阀(8-3)和副油路针阀(6);所述副油路针阀(6)在副油路电磁阀(5)的控制下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上部油室油路(14)的关闭或者导通,上部油室油路(14)将油液通入上部油室(8-1);所述主油路针阀(8-3)在主油路电磁阀(11)的控制下上下运动从而实现油液进入下部油室(8-5);所述主油路(3)下方设置有油室,通过油室分离薄片(8-6)将油室分为上部油室(8-1)和下部油室(8-5);
所述喷油角度调节装置(8)还包括直杆(8-1-1)、连杆(8-1-4)和喷射角度调节电磁阀(8-7);所述直杆(8-1-1)的一端与喷射角度调节电磁阀(8-7)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向节(8-1-2)与连杆(8-1-4)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8-1-4)的另一端与喷油转向球(8-2)连接;所述喷油转向球(8-2)内设置有副燃料喷孔(18),所述喷射角度调节电磁阀(8-7)带动直杆(8-1-1)上下运动使得连杆(8-1-4)带动喷油转向球(8-2)转动,从而调整副燃料喷孔(18)喷出油液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喷射角度的双燃料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室分离薄片(8-6)上开设有进油槽(17)、出油槽(15)和主燃料喷孔(16),进油槽(17)内设置有连杆(8-1-4)和喷油转向球(8-2),所述出油槽(15)与主燃料喷孔(16)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喷射角度的双燃料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8-1-4)有两根,连杆(8-1-4)之间通过连杆弹簧(8-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喷射角度的双燃料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室分离薄片(8-6)上开设有第一密封锥孔(8-4);所述主油路针阀(8-3)下端与第一密封锥孔(8-4)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喷射角度的双燃料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路针阀(6)下端与第二密封锥孔(13)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喷射角度的双燃料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槽(17)有四个且对称分布;所述主燃料喷孔(16)有四个且对称分布。
7.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喷射角度的双燃料喷油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燃料喷射模式和双燃料喷射模式;
ECU(12)检测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信号对发动机的负荷进行判断,小负荷工况下喷油器采用单燃料喷射模式、中大负荷工况下喷油器采用双燃料喷射模式;
单燃料喷射模式:
ECU(12)检测到喷油时刻信号后控制主油路开关(1)打开,主油路燃油进入主油路(3);此时主油路(3)内部充满高压燃油,主油路电磁阀(11)控制主油路针阀(8-3)上移,主油路针阀(8-3)与第一密封锥孔(8-4)之间出现缝隙,主油路(3)内的高压燃油通过第一密封锥孔(8-4)进入下部油室(8-5),高压燃油充满下部油室(8-5)后进入出油槽(15),最终通过主燃料喷孔(16)喷入到气缸内部;
双燃料喷射模式:
ECU(12)检测到喷油时刻信号后控制主油路开关(1)和副油路开关(2)同时打开,主油路燃油和副油路燃油分别进入主油路(3)和副油路(4);此时主油路和副油路内部充满高压燃油,主油路电磁阀(11)控制主油路针阀(8-3)上移,主油路针阀(8-3)与第一密封锥孔(8-6)之间出现缝隙,主油路内的高压燃油通过第一密封锥孔(8-4)进入下部油室(8-5),高压燃油充满下部油室(8-5)后进入出油槽(15),最终通过主燃料喷孔(16)喷入到气缸内部;主油路电磁阀(11)控制主油路针阀(8-3)上移的同时,副油路电磁阀(5)控制副油路针阀(6)上移,副油路燃油通过第二密封锥孔(13)经由上部油室油路(14)到达上部油室(8-1),上部油室(8-1)内燃油经过进油槽(17)进入喷油转向球(8-2)内;ECU(12)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判断是否改变喷射角度,若不改变喷射角度,副油路燃油直接通过副燃料喷孔(18)喷入气缸内;若改变喷射角度,副油路燃油最终在喷油转向球(8-2)完成喷射角度调节后通过副燃料喷孔(18)喷入气缸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11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