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1726.3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方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市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G53/48 | 分类号: | B65G53/48;B65G53/50;B65G53/40;B65G5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李莹 |
地址: | 3240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制造 调节 装置 | ||
1.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包括活塞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管(1)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活塞板(2),所述活塞板(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贯穿活塞管(1)并延伸至其外侧;
所述活塞管(1)前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的中部固定套接有单向阀头(5),所述活塞管(1)前部端面的内侧固定套接有单向阀板(6);
所述活塞管(1)前端的外表面固定套设有推料管(7),所述推料管(7)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管(8),所述进料管(8)的底端与推料管(7)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料管(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粉斗(9);
所述推料管(7)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旋套(10),所述旋套(10)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搅叶(11),所述旋套(10)的内表面固定套接有旋叶(12);
所述推料管(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锥口套(13),所述锥口套(13)内表面的中部固定套接有锥口胶板(14),所述锥口胶板(14)的后端插接套入旋套(10)的前端,所述锥口胶板(14)的前端固定套接有楔形胶环(15),所述楔形胶环(15)的外表面与锥口套(13)的内表面抵接;
所述锥口套(1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板(2)外侧的曲面开设有嵌槽,嵌槽的数目为两个,嵌槽的内侧套设有密封胶圈,密封胶圈的外表面与活塞管(1)的内壁滑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销座,销座为U形结构,销座的内侧穿插套设有销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板(6)包括环板,环板嵌套在活塞管(1)的前端,环板的内侧固定套接有止回瓣膜,止回瓣膜锥形的弹性材质,环板前部的端面开设有环槽,环槽与环板的内壁的前侧相通并成一体化,所述旋叶(12)的后端延伸出旋套(10)的后端并转动套接在环槽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叶(11)的外表面与推料管(7)的内壁滑配连接,所述搅叶(11)为轴向的螺旋状结构,所述搅叶(11)的节距为进料管(8)内径的1.2~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叶(12)的切面为梯形,所述旋叶(12)为轴向的螺旋状结构,所述旋叶(12)的匝数为一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口胶板(14)为橡胶材质,所述锥口胶板(14)的前端衬套有钢套,所述钢套为锥形结构,所述钢套的锥度与锥口胶板(14)的锥度一致,所述钢套后部端口的直径大小与旋套(10)的内径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可调节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6)后部的端口迎向旋套(10)前部的端口,且出料管(16)的轴线与旋套(10)轴线的延长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市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未经衢州市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17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总线安全测试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证券研究报告的观点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