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故障保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6934.2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0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远;汪繁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B60L53/31;B60L53/122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黄胜初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新能源 充电 故障 保护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基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故障保护系统,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仅在现有的停车位下方直接铺设充电设备,而未设置有效的散热结构,在充电过程中,尤其是在高速充电的情况下,汽车和该充电设备会发热发烫,而高温不利于该设备和汽车的保养,同时局部持续高温也会加剧其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充电故障的技术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控制箱和设置于停车位下侧的无线充电桩,还包括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设置于停车位表面的辅助散热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于停车位表面的辅助散热机构,在车辆充电时可对充电区域进行有效散热,有利于无线充电桩和车辆的保养,避免局部高温,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故障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充电桩(Chargingpile)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能设备。其主要分为落地式充电桩和挂壁式充电桩,落地式充电桩适合安装在不靠近墙体的停车位。挂壁式充电桩适合安装在靠近墙体的停车位,无论是落地式充电桩还是挂壁式充电桩,其皆主要采取计时、计电度、计金额的充电方式,可以作为市民购电终端。同时提高公共充电桩的效率和实用性。电动汽车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补给装置,其充电性能关系到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充电时间。这也是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之前最为关心的一个方面之一。实现对动力电池快速、高效、安全、合理的电量补给是电动汽车充电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另外,还要考虑充电器对各种动力电池的适用性。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而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可使电动汽车搭载少量电池组,延长其续航里程,同时电能补给变更加安全、便捷。动态无线供电技术的主要参数指标有电能传输距离、功率、效率、藕合机构侧移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等。因而,开发大功率、高效率、强侧移适应能力、低电磁辐射、成本适中的动态无线供电系统,成为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当前的主要研究热点。对于EV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即是将系统原边、副边绕组分置于车外和车内,通过高频磁场耦合的作用进行电能传输。与接触式充电方式相比,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有很多优点:由于它完全绝缘,可以避免髙压触电危险,避免短路和漏电危险,不会产生接触式电火花;有利于接口标准化,统一化,也便于实现自动化和无人操作;无机械磨损和相应的维护问题,可适应多种恶劣环境和天气;设备埋设在停车位正下方,不占用额外用地面积,节省大量土地资源;无须人工操作,能做到随停随充,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安全隐患;改装方便,利用现有的停车位,将设备直接铺设在现有的停车位下方。
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仅在现有的停车位下方直接铺设充电设备,而未设置有效的散热结构,在充电过程中,尤其是在高速充电的情况下,汽车和该充电设备会发热发烫,而高温不利于该设备和汽车的保养,同时局部持续高温也会加剧其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充电故障。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仅在现有的停车位下方直接铺设充电设备,而未设置有效的散热结构,在充电过程中,尤其是在高速充电的情况下,汽车和该充电设备会发热发烫,而高温不利于该设备和汽车的保养,同时局部持续高温也会加剧其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充电故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故障保护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新能源充电桩的故障保护系统,包括控制箱和设置于停车位下侧的无线充电桩,所述控制箱与无线充电桩电性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桩内置高频电能发射装置,且高频电能发射装置电性连接高频电源,所述高频电能发射装置通过内置于车辆的高频电能接收装置将电输送至车辆内部的电池充电管理系统中,还包括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设置于停车位表面的辅助散热机构。
优选地,所述辅助散热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停车位表面的导热板和均匀固定连接于导热板上端的多排散热片,所述导热板位于无线充电桩正上侧。
优选地,所述辅助散热机构还包括固定座和固定连接于固定座上的水平冷却风扇,所述水平冷却风扇的风向朝向散热片,且相邻两排散热片之间的缝隙沿着水平冷却风扇的风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69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