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19307.4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1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薛振江;张鑫;严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泰格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7/02 | 分类号: | F16D67/02;F16D65/28;F16D121/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葛驰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盘,第一转动盘上用于连接外部驱动装置的连接部;第二转动盘,第二转动盘上设有圆形开口,且圆形开口的轴线和第一转动盘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转动盘上设有与圆形开口贯通的容纳口;第三转动盘,第三转动盘可转动地设置在圆形开口中;衔接部,衔接部通过弹性件设置在容纳口中;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盘上,且第一固定柱的另一端延伸至容纳口中;第一固定柱用于驱动衔接部和第三转动盘压力抵靠。本方案的制动装置用在对应的设备上时,能够显著地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装置不能够实现转轴的自动且立刻停止,在车辆行使领域、电梯、电动轮椅等领域,当电机停止转动后设备往往不能够立刻停止,从而造成了设备失电时,设备还在行进的安全隐患。鉴于此,需要一种新的制动装置,能够自动地实现设备失电时,设备能够停止运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动装置,第一转动盘转动时,带动第一固定柱转动,第一固定柱移动时,衔接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和第三转动盘发生压力抵靠,从而带动第三转动盘转动,当第一转动盘停止转动时,第三转动盘也相应地会停止。当本方案的制动装置用在对应的设备上时,能够显著地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具体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装置,包括:
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盘上用于连接外部驱动装置的连接部;外部的电机通过传动件和连接部装配,能够带动第一转动盘转动。
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二转动盘上设有圆形开口,且所述圆形开口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转动盘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转动盘上设有与所述圆形开口贯通的容纳口;
第三转动盘,所述第三转动盘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圆形开口中;
衔接部,所述衔接部通过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口中;
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盘上,且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口中;所述第一固定柱用于驱动所述衔接部和所述第三转动盘压力抵靠。
其中第一转动盘转动时,带动第一固定柱转动,第一固定柱移动时,衔接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和第三转动盘发生压力抵靠,从而带动第三转动盘转动,当第一转动盘停止转动时,第三转动盘也相应地会停止。当本方案的制动装置用在对应的设备上时,能够显著地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衔接部为钢珠或圆形辊。本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便于衔接部在容纳口中运动。
优选的,所述容纳口按照由中间向两侧的宽度逐渐增加,且所述衔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容纳口的最小宽度,所述衔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纳口的最大宽度。本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对容纳口的形状进行了设计,更加便于衔接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货第一固定柱的作用下运动,便于衔接部、第一固定柱和第三转动盘压力接触,并使三者转动。
优选的,在同一容纳口中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衔接部。其中,弹性件的作用是将衔接部朝向第一固定柱推挤,鉴于此种构造,很明显得出的结论是,只要第一固定柱运动,总会有一个衔接部朝中间运动,从而使衔接部、第二转动盘和第三转动盘对应同步运动。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弹性片。
优选的,同一容纳口中的所述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口的两端。本方案的效果在于:便于将衔接部朝中间推挤。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盘上设有容纳孔,所述第一转动盘上固定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延伸至所述容纳孔中,且所述第二固定柱和所述容纳孔之间留有活动间隙。本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二固定柱和容纳孔之间留有活动间隙,能够限制第一固定柱在容纳口中的运动位移,从而能够有效限制弹性件的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泰格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泰格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93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