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锡晶须生长的后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0003.X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4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孙沈良;黄海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市科泰克金属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48 | 分类号: | C25D5/48;C25D3/32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王曦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须生 处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锡晶须生长的后处理剂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各组分:0.1‑20wt%长链烷烃基亚磷酸,其碳原子数不少于4;0.1‑20wt%长链烷烃基亚磷酸酯,其碳原子数不少于4;余量为高沸点烷烃溶剂。本发明的抑制锡晶须生长的后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可有效抑制晶须生长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镀锡、锡合金中锡晶须生长的后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晶须是由高纯度单晶生长而成的微纳米级的短纤维。微观形态呈类头发状,能从固体表面自然的生长出来,也称为“固有晶须”。
晶须在很多金属上生长,最常见的是在锡、镉、锌、锑、铟等金属上生长;甚至有时锡铅合金上也会生长晶须,但发生概率较小。一般来说,晶须现象容易出现在相当软和延展性好的材料上,特别是低熔点金属。
锡须(Tin whisker),是电子产品及设备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锡须的形状不规则,部分呈中控状,且锡须外表面呈现沟槽。锡须直径可以达到10微米,长度可达9毫米以上,其传输电流的能力可达10mA,当传输电流较大时,锡须可能会因高温被烧掉。
锡须的存在会在电子组件中会引起两个严重的问题:会导致电子短路,并且它们会破坏来自其底层的释放,引起机械破坏。对于一些需要高可靠性系统,如卫星系统,锡须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线路及电镀物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锡须生长的速率一般在0.03-0.9mm/year。在一定条件下,生长速率可能增加100倍或者100倍以上。其生长速率由镀层的电镀反应条件、镀层厚度、基体材料、晶粒结构以及存储环境条件等因素决定。
锡须的生长主要是由电镀层上开始的,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从几天到几个月甚至几年,一般很难准确预测锡须所带来的危害。
对于电镀镀锡或锡合金,锡须的产生原因如下:
1、锡与铜之间相互扩散,形成金属互化物,致使锡层内压应力的迅速增大,从而使得锡原子沿晶体边界进行扩散,形成锡须;
2、电镀后镀层的残余应力,导致锡须的生长。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抑制锡晶须生长的后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可有效抑制晶须生长速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抑制晶须生长的后处理剂,包括如下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各组分:
0.1-20wt%长链烷烃基亚磷酸;优选为N-十八烷基亚磷酸。
0.1-20wt%长链烷烃基亚磷酸酯;优选为三(N-十八烷基)亚磷酸酯。
余量为余量为高沸点烷烃溶剂;优选为高沸点的ISOPAR G(异构烷烃);。
进一步的,所述N-十八烷基亚磷酸与三(N-十八烷基)亚磷酸酯的质量为比为(1-1.5):(2-2.5)。
上述后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N-十八烷基亚磷酸按照一定质量比加入ISOPAR G并混合搅拌均匀;
S2、在S1中的溶液中,按质量比加入一定量的三(n-18烷基)亚磷酸酯,控制温度并充分搅拌;
S3、将S2中的溶液过滤;
S4、对S3中的组合物成品进行包装。
进一步的,S2中搅拌温度控制在10-30℃,搅拌时间为2-4h。
进一步的,S3中溶液过滤精度为1-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市科泰克金属表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市科泰克金属表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0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场技术改造需求系统性评估预测方法
- 下一篇:减震器轴承部件热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