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水压富水地层隧道控制掌子面稳定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2408.7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4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罗胜利;伍容兵;郭永发;袁云洪;刘璐;殷洪波;杨进京;郑刚强;罗竹;刘强;李国金;李贵民;刘正初;丁文云;姚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0;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2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压 水地 隧道 控制 掌子面 稳定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水压富水地层隧道控制掌子面稳定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位富水地层,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探明前方掌子面富水地层分布情况和地下水赋存特征,结合地勘报告和现场试验,确定富水地层围岩参数;建立富水地层与前方掌子面中间岩盘的力学计算模型,计算保证富水地层与前方掌子面中间岩盘的安全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水压富水地层隧道控制掌子面稳定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铁路、公路、水电、跨流域调水及矿产资源等领域将会修建更多的长大隧道工程,在隧道修建过程中普遍会遇到高水压富水地层,给隧道施工安全和后期运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高水压地层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其空间环境复杂,高水压、开挖扰动作用强烈,使得掌子面极易发生挤出变形,甚至形成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进而引起隧道围岩失稳,必须采用排水降压的方式,释放地层中储存的高压水,消减势能,降低水土压力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目前采用的掌子面导坑排水,会使地层中岩体裂隙间的填充质产生大量的流失,从而严重破坏围岩的结构性使其自稳能力严重下降,特别是在未固结的高水压断层破碎带断层中,因为细粒流失是造成围岩松弛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隧道发生掌子面失效、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一种准确、快速、高效的高水压富水地层隧道控制掌子面稳定的施工方法,已成为深埋长大山岭隧道穿越高水压富水地层时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探测、排水为一体的高水压富水地层隧道控制掌子面稳定的施工方法,实现远距离疏水降压+高位排水,操作简单,施工安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水压富水地层隧道控制掌子面稳定的施工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包括:
步骤S1:定位富水地层: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探明掌子面前方富水地层分布情况和地下水赋存特征,结合地勘报告和现场试验,确定富水地层围岩参数;
步骤S2:建立富水地层与前方掌子面中间岩盘的力学计算模型,计算保证富水地层与前方掌子面中间岩盘的安全距离L,根据安全距离L确定超前高位排水结构施作位置;
步骤S3、当掌子面行进到步骤S2所确定位置时布置超前高位排水结构;
步骤S4、监测掌子面处涌水量,当涌水量低于预定值时,继续隧道开挖并施作注浆圈和止浆墙;
步骤S5、重复步骤S4直至穿越富水地层;
步骤S6、布置衬砌背后排水系统,施作二次衬砌。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用水文地质调查、物探法与钻探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安全距离L的计算公式如下式(1):
式中:L-岩盘长度(m),即安全距离;D-隧道洞径(m);σ1-极限平衡状态下富水地层对岩盘的竖向压力(Pa);c-富水地层粘聚力(Pa);-富水地层摩擦角(°);σ′1-岩盘处竖向土压力(Pa);c′-岩盘处粘聚力(Pa);-岩盘处摩擦角(°);λ′-岩盘处侧压力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24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套装式滤毒罐结构
- 下一篇:一种眼镜脚注塑成型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