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非对称臂马赫-曾德干涉仪的InP偏振分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2448.1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1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潘盼;闻军;查申龙;马宏亮;占生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28 | 分类号: | G02B2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沈杨 |
地址: | 246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对称 马赫 干涉仪 inp 偏振 分束器 |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双非对称臂马赫‑曾德干涉仪的InP偏振分束器,包括:输入波导、第一多模干涉仪、第一波导、第二波导、第二多模干涉仪、第一输出波导和第二输出波导;所述输入波导与第一多模干涉仪直接连接,所述输入波导通过第一多模干涉仪分别与第一波导、第二波导连接,所述第一波导和所述第二波导均与第二多模干涉仪连接,所述第二多模干涉仪分别与第一输出波导和第二输出波导连接。为了实现在不增加额外调制的情况下提高工艺容差,保持结构相对紧凑,基于InP材料采用波导结构和波导宽度双非对称马赫‑曾德干涉仪结构来引入双折射,实现不同偏振光束的分离;实现在不增加额外调制的情况下提高工艺容差,保持结构相对紧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分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非对称臂马赫-曾德干涉仪的InP偏振分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传输容量和速率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波分复用基础上,相干光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双偏振-相移键控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光的偏振和相位信息,增大通信容量和速率。偏振分束器是光通信乃至量子通信中实现偏振控制的重要器件。InP材料相比于其他常用的硅和二氧化硅等材料,具有高速、可以实现有源和无源器件单片集成等特点,是单片光子集成芯片的优良材料。InP基相干光发射和接收芯片的研究越来越成熟,并已实现商用。尽管如此,偏振分束器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常用的偏振分束器芯片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结构和定向耦合结构,然而这两种结构都对波导宽度十分敏感,在芯片制备过程中,几纳米的工艺误差就会引起器件性能的急剧下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增加主动调制的方法来补偿误差,如电光调制、热光调制等。但这会增加能耗同时加大了芯片的复杂性,不利于大规模商用。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双非对称臂马赫-曾德干涉仪的InP偏振分束器,实现在不增加额外调制的情况下提高工艺容差,保持结构相对紧凑。
一种基于双非对称臂马赫-曾德干涉仪的InP偏振分束器,包括:
输入波导、第一多模干涉仪、第一波导、第二波导、第二多模干涉仪、第一输出波导和第二输出波导;
所述输入波导与第一多模干涉仪直接连接,所述输入波导通过第一多模干涉仪分别与第一波导、第二波导连接,所述第一波导和所述第二波导均与第二多模干涉仪连接,所述第二多模干涉仪分别与第一输出波导和第二输出波导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波导为宽臂浅脊型波导,所述宽臂浅脊型波导由InP 衬底、InP缓冲层、InGaAsP芯层、InP覆盖层组成;所述第二波导为窄臂深脊型波导,所述窄臂深脊型波导由InP衬底、InP缓冲层、InGaAsP芯层、InP覆盖层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波导的宽度为5.5微米,所述第二波导的宽度为4微米。
进一步地,第一多模干涉仪为1×2多模干涉仪。
进一步地,第二多模干涉仪为2×2多模干涉仪。
进一步地,臂长计算公式为:
(Δn)TE·L=N·λ
其中L为臂长,λ为工作波长,N和M分别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偏振消光比的公式为:
其中,PTE/PTM分别是TE/TM偏振光的输出光功率。
进一步地,损耗(IL)的公式为:
其中,PTE/PTM分别是TE/TM偏振光的输出光功率,Pinput是输入光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师范大学,未经安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24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电压匹配的光伏热电一体化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金属氢化物储氢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