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3631.3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2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罗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百富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35/06;C08K5/03;B29B7/00;B29B9/06;B29B13/06;B29C4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牡丹 |
地址: | 5235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阻燃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混物的制备: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耐热剂、高胶粉、增容剂及其它各种加工助剂按比例配方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得到预混物;
S2:挤出造粒:预混物投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分10段控制,制备出耐热剂高耐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母粒;
S3:二次预混:将S1中的高耐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母粒与DBDPE阻燃体系、增容剂及其它各种加工助剂按配方比例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预混,将二次预混物投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
S4:注塑成型:挤出造粒并将二次预混后制备的耐热剂高耐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母粒,在80℃条件下干燥4h,由精密注塑机,在注塑温度180-210℃注塑成型;
S5:阻燃性检测:将市面上现存的具有不同氧指数的同一种类阻燃材料置于氧指数测定仪的燃烧筒内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下测量氧指数,分别得到不同氧指数的制备成型的高耐热阻燃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氧指数表,并确定每个氧指数表中的氧指数范围;所述高耐热阻燃材料为氧指数为分别26、32、34、38、43的不同配比制成的高耐热阻燃材料,得到较好的阻燃性材料的性能,为优选的材料配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耐热剂采用AS-MS-NB,高胶粉采用DBDPE,增容剂采用HR181,且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耐热剂、高胶粉和增容剂的比例为60:20:12.5: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高速混合机在工作转速为400r/min下混合2min,再通过1000r/min的转速下混合1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工作条件如下,其温度控制在240-270℃,其主机转速1020r/min,其喂料转速400r/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双螺杆挤出机的筒温度分10段控制,其温度控制在180-210℃,其主机转速1020r/min,其喂料转速40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的阻燃性检测的其中检测具体过程如下:
1)其中氧指数测定仪中通过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进行保护,改变其温湿度条件进行测定;
2)将上述氧指数表中的不同湿度和温度下的氧指数与在温度25℃、50%湿度下测定的氧指数值进行差值运算得到差值表;
3)采用氧指数测定仪现场测定阻燃材料的氧指数,得到在该温度和湿度下的氧指数,查看步骤1)中的每个氧指数表对应的氧指数范围,找到包含该现场测定的氧指数的氧指数表或者值最接近的氧指数表;
4)根据包含该现场测定的氧指数的氧指数表或者值最接近的氧指数表对应的差值表,利用二元插值法得到在该温度和湿度下的差值,将现场测定的氧指数与该差值进行加减运算得到阻燃材料的实际氧指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体的流量为10.1-11.2L/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材料的检测尺寸为长宽高均大于10mm小于15mm,其检测尺寸可通过现有的造粒设备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百富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百富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36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更新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雾化吸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