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3631.3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2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罗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百富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35/06;C08K5/03;B29B7/00;B29B9/06;B29B13/06;B29C4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牡丹 |
地址: | 5235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阻燃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混物的制备: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耐热剂、高胶粉、增容剂、阻燃体系及其它各种加工助剂按比例配方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在400r/min的转速下混合2min,再在1000r/min的转速下混合1min得到预混物。本发明通过两步法制备的高耐热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兼具高耐热和阻燃特性,并且耐热剂含量和其制备的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的耐热性具有正相关性,加入DBDPE未使高耐热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热变形温度明显降低,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及冲击强度稍有下降,而流动性明显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材料制备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兼具有丙烯腈的刚性和耐热性,聚苯乙烯的光泽性和加工性以及聚丁二烯的耐冲击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办公设备、仪器仪表、交通运输、建筑材料、日用品及包装材料等领域。但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极限氧指数(LOI)只有18%,属于易燃材料。为了改善其燃烧行为,使其遇火难燃或离火自熄,必须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进行阻燃改性。
阻燃材料是能够抑制或者延滞燃烧而自己并不容易燃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石油、化工、冶金、造船、消防、国防等领域。
现有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无法兼具高耐热和阻燃特性,应用于电机、吹风机、电源盒、微波炉、电饭煲、插排等领域上是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其性能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耐热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混物的制备: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耐热剂、高胶粉、增容剂及其它各种加工助剂按比例配方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得到预混物;
S2:挤出造粒:预混物投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分10段控制,制备出耐热剂高耐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母粒;
S3:二次预混:将S1中的高耐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母粒与DBDPE阻燃体系、增容剂及其它各种加工助剂按配方比例加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预混,将二次预混物投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
S4:注塑成型:挤出造粒并将二次预混后制备的耐热剂高耐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母粒,在80℃条件下干燥4h,由精密注塑机,在注塑温度180-210℃注塑成型;
S5:阻燃性检测:将市面上现存的具有不同氧指数的同一种类阻燃材料置于氧指数测定仪的燃烧筒内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下测量氧指数,分别得到不同氧指数的制备成型的高耐热阻燃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氧指数表,并确定每个氧指数表中的氧指数范围;所述高耐热阻燃材料为氧指数为分别26、32、34、38、43的不同配比制成的高耐热阻燃材料,得到较好的阻燃性材料的性能,为优选的材料配比。
作为本发明中进一步方案,所述S1中耐热剂采用AS-MS-NB,高胶粉采用DBDPE,增容剂采用HR181,且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耐热剂、高胶粉和增容剂的比例为60:20:12.5:7.5。
作为本发明中进一步方案,所述S1中高速混合机在工作转速为400r/min下混合2min,再通过1000r/min的转速下混合1min。
作为本发明中进一步方案,所述S2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工作条件如下,其温度控制在240-270℃,其主机转速1020r/min,其喂料转速4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百富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百富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36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更新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雾化吸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