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生双歧杆菌复合微胶囊及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826168.8 申请日: 2021-07-21
公开(公告)号: CN113558246B 公开(公告)日: 2023-10-20
发明(设计)人: 倪永清;李欢;孙淑贞;李谞;剡文莉 申请(专利权)人: 石河子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23L33/135;A23L33/21;A23P10/30
代理公司: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代理人: 毛婷
地址: 832003 新***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共生 杆菌 复合 微胶囊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生双歧杆菌复合微胶囊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微胶囊以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以及低聚果糖和菊粉为芯材,不仅能够丰富肠道菌群,而且能够促进菌株增殖的,进一步促进肠道微生态健康;以果胶与海藻酸钠为壁材,无毒副作用,具有较强的胶凝性,提升了包埋效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微胶囊能够提高菌株存活率,包埋的益生菌能够稳定定殖于胃肠道中,更好的发挥生理作用;而且所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大小为2.0‑2.5mm,包埋率≥80.07%,模拟胃肠液菌株存活率高于83.46%;50℃、60℃热处理后存活率高于63.52%,具有良好的胃肠耐受性和热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生双歧杆菌复合微胶囊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歧杆菌作为常见的肠道益生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饲料等行业。在加工过程中,其生存能力通常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活性下降。如何采取有效的物理化学等方法提高益生菌在生产、加工、贮藏的耐受性及其在宿主上消化道内的存活率,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研究较为成熟的方法仍是利用微胶囊包埋技术形成微生态制剂。在优化微生态制剂的过程中,通常将益生元与益生菌相联系起来,以微生态学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结合果胶、海藻酸钠、壳聚糖等多糖,经过微胶囊的加工工艺在保护菌株活性的同时,形成含有活菌及其代谢产物,能够有效抑制肠道内致病菌及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改善宿主体内微生态平衡而发挥益生功效,提供机体健康水平和免疫力的复合微胶囊。

益生元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不能够被人体上消化道水解和吸收,只能够选择性的对肠道内有益菌进行刺激生长繁殖或激活代谢功能。常见的益生元主要包括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异麦芽糖等,还有一些如菊粉类的天然性植物多糖提取物。

果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的初生壁和细胞中间片层的阴离子杂多糖,主要由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s,D-Gal-A)通过α-1,4糖苷键链接组成,通常是从苹果、柑橘等果皮中提取得到,和海藻酸钠一样能够与二价阳离子形成凝胶。目前,果胶由于安全性好、无毒害作用、制备成本低以及高度可利用性已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主要起到胶凝、增稠、改善质构、乳化和稳定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市场的主要益生菌微胶囊的研发都主要集中在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开发应用上,双歧杆菌由于其极强的厌氧性能,在日常加工过程中所受限制较多,应用困难较大。大部分为多种单一菌种制备而成,菌种构成单一;或集中在对壁材材质的优化选择上,且多被应用于益生制剂及畜牧业相关产品。其中发明专利CN108323571A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微胶囊的壁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通过选择海藻酸钠、卡拉胶和膳食纤维混合作为壁材溶液,利用天然生物大分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副作用等,提高益生菌对胃蛋白酶等的耐受能力,增加体系凝胶强度和弹性等。发明专利CN108888726A公开了一种复合益生菌胶囊的制备方法剂复合益生菌胶囊,通过制备富含益生菌、中药活性成分、益生菌代谢产生的有益代谢产物等制备微胶囊。发明专利CN110833193A公开了利用香蕉皮不溶性纤维制备双歧杆菌胶囊的制备方法。但是,目前已有发明专利公开的微胶囊具有结构单一,菌体存活率低及功能性较弱等缺点。虽然复合壁材的使用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普通壁材存在的包埋率低、肠溶性较差等缺点。但壁材难以选择,通常研发一款既有肠溶性又对人体无伤害的壁材较为稀少,因此新型壁材的研发仍具有难度;现有益生菌制品多以制剂的形式混合在饲料中应用在畜牧业中,如何将益生元充分作为补充剂应用于产品发挥功效,开发一款微胶囊化产品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款新型的多益生元、共生双歧杆菌复合微胶囊,能够稳定提高益生菌的活性和存活率、较好定殖于胃肠道中并发挥其作为补充剂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61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