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6445.5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2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虎;柯汉兵;陈列;宋苹;林原胜;代路;王苇;劳星胜;李勇全;李少丹;赵振兴;柳勇;戴春辉;黄崇海;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H21/38 | 分类号: | B63H2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琪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冷却系统 | ||
1.一种船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器以及换热回路,所述换热回路中流通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回路具有换热进口以及换热出口,所述换热进口以及所述换热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连通;
船舶设备,设于所述换热回路上、且位于所述换热进口以及所述换热出口之间;以及,
蓄热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回路上、且靠近所述换热出口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以及蓄热材料,所述换热壳体具有换热腔,所述换热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第一换热接口以及第二换热接口,所述换热回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接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所述蓄热材料设于所述换热腔内,用于与所述换热介质进行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靠近所述第一换热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接口处均设有介质分流器,各所述介质分流器均具有多个分流通道,所述介质分流器用以对所述换热介质进行分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材料包括多个球型介质体,各所述球型介质体叠设于所述换热腔内,各所述球型介质体之间形成有换热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介质分流器靠近所述球型介质体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各所述凸起用于支撑各所述球型介质体,以使各所述球型介质体远离各所述分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材料包括岩石、鹅卵石、镓、十八烷、六水氯化钙以及十水硫酸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设备设为多个,各所述船舶设备依次串联设于所述换热回路;和/或,各所述船舶设备依次并联设于所述换热回路;和/或,各所述船舶设备或串联或并联的设于所述换热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回路靠近所述换热进口处设有泵体,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回路中流动;
所述换热回路上还设有蓄水结构,所述蓄水结构设于各所述船舶设备之后、且位于所述蓄热换热器之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壳体,所述冷却壳体内具有冷却腔,所述换热进口与所述换热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多个冷却循环管道,各所述冷却循环管道均用于对所述换热介质进行冷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壳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海水进口以及海水出口,所述海水进口与所述海水出口分别与各所述冷却循环管道的两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64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