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6445.5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2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虎;柯汉兵;陈列;宋苹;林原胜;代路;王苇;劳星胜;李勇全;李少丹;赵振兴;柳勇;戴春辉;黄崇海;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H21/38 | 分类号: | B63H2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琪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冷却系统,包括: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器以及换热回路,所述换热回路具有换热进口以及换热出口,所述换热进口以及所述换热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连通;船舶设备,设于所述换热回路上、且位于所述换热进口以及所述换热出口之间;以及,蓄热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回路上、且靠近所述换热出口设置。本发明通过蓄热换热器在系统高热负荷时吸收多余部分热量,并在系统低热负荷时将热量排出,从而有效抑制冷却水温度波动,有利于消除单个冷却环路高功率波动热负荷对中央冷却系统和其它冷却环路的不利影响,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冷却系统是现代船舶动力装置冷却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各发热设备通过一级淡水冷却环路将各自产生的热量带走,汇集到中央冷却器,利用二级海水集中冷却将热量排放到舷外海水中。中央冷却系统涉及到的发热设备众多,热负荷功率差别巨大,冷却温度需求各异,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各一级淡水冷却回路的冷却水流量和进口温度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控制。
此外,船舶动力装置所处的海洋环境复杂多变,且其运行工况频繁切换,导致各设备发热负荷也随之波动。此外,由于海洋条件下摇摆、倾斜等附加作用力的影响,冷却系统流动和换热状况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各一级冷却回路在中央冷却器处汇集,热负荷交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给中央冷却系统的综合热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特别地,部分高功率设备热负荷波动或面对瞬时热冲击时,其冷却水出口温度剧烈波动,严重时会达到±10℃,会间接对其它冷却回路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一些对冷却温度较为敏感的器件和设备,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工作性能。因此,急需解决船舶中央冷却系统在热负荷波动和海洋复杂环境作用下的冷却性能稳定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冷却系统,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船舶冷却系统冷却水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冷却系统,包括:
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器以及换热回路,所述换热回路中流通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回路具有换热进口以及换热出口,所述换热进口以及所述换热出口分别与所述冷却器连通;
船舶设备,设于所述换热回路上、且位于所述换热进口以及所述换热出口之间;以及,
蓄热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回路上、且靠近所述换热出口设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冷却系统,所述蓄热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以及蓄热材料,所述换热壳体具有换热腔,所述换热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第一换热接口以及第二换热接口,所述换热回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接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所述蓄热材料设于所述换热腔内,用于与所述换热介质进行换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冷却系统,所述换热腔靠近所述第一换热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接口处均设有介质分流器,各所述介质分流器均具有多个分流通道,所述介质分流器用以对所述换热介质进行分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冷却系统,所述蓄热材料包括多个球型介质体,各所述球型介质体叠设于所述换热腔内,各所述球型介质体之间形成有换热间隙。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冷却系统,各所述介质分流器靠近所述球型介质体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起,各所述凸起用于支撑各所述球型介质体,以使各所述球型介质体远离各所述分流通道。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冷却系统,所述蓄热材料包括岩石、鹅卵石、镓、十八烷、六水氯化钙以及十水硫酸钠。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冷却系统,所述船舶设备设为多个,各所述船舶设备依次串联设于所述换热回路;和/或,各所述船舶设备依次并联设于所述换热回路;和/或,各所述船舶设备或串联或并联的设于所述换热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64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