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开口总段吊装的加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26579.7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步林鑫;刘美妍;张莉莉;罗萍萍;魏波;唐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66 | 分类号: | B66C1/66;B63B7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刘逸潇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口 吊装 加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开口总段吊装的加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大开口总段的顶部安装用于连接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的保距梁;在位于相同分段上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设置第一垂向支撑,在位于相同分段上的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之间设置第二垂向支撑,所述第一垂向支撑和第二垂向支撑均位于吊马下方,且位于相同吊马下方的第一垂向支撑和第二垂向支撑上下对准。利用保距梁连接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以解决由大开口结构导致总段整体刚性较差容易变形的问题;同时,第一垂向支撑和第二垂向支撑构成贯通连续的受力平面,便于将吊马拉力快速有效地向下分散、传递,控制大开口总段吊装变形量的同时,保证结构安全性,实现大开口总段的一次性吊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开口总段吊装的加强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大开口总段包括底部分段、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所述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位于底部分段上方,且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大开口结构,用于在船舶总段大合拢完成后吊装船舶设备,并在船舶设备吊装完成后,吊装可拆板分段以封闭大开口结构,完成船舶建造的所有吊装工作;由于大开口结构的存在,使得大开口总段整体刚性较差,再加上其自身重量较重,吊装时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会向中间靠拢发生变形。目前做法是分别吊装底部分段、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这种做法虽然减少了大开口总段的吊装变形,但需要反复起吊,大量占用船坞资源,延长船舶建造周期,不利于降低建造成本,实现船舶的快速建造。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开口总段吊装的加强方法,增加大开口总段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在控制吊装变形量的同时,提高吊装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实现大开口总段的一次性吊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开口总段吊装的加强方法,所述大开口总段包括底部分段、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所述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位于底部分段上方,且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大开口结构;所述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均为多层平台结构;所述多层平台结构包括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用于吊运大开口总段的吊马;所述大开口总段吊装的加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大开口总段的顶部安装用于连接左舷分段和右舷分段的保距梁,所述保距梁的两端通过第一马板分别焊接在左舷分段的第一平台上和右舷分段的第一平台上;焊接要求为:第一马板的上端与保距梁搭接焊,且搭接焊的焊接高度不小于250mm;第一马板下口伸出保距梁与第一平台角焊,且伸出长度为300mm~350mm;
在位于相同分段上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设置第一垂向支撑,在位于相同分段上的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之间设置第二垂向支撑,所述第一垂向支撑和第二垂向支撑均位于吊马下方,且位于相同吊马下方的第一垂向支撑和第二垂向支撑上下对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6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