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量子点磁性编码微球多重检测胃癌肿瘤标志物的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7063.4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7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南雪燕;何良;王彤;刘志周;白鹏利;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8 | 分类号: | G01N33/58;G01N33/574;G01N33/573;G01N33/546;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贺杰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量子 磁性 编码 多重 检测 胃癌 肿瘤 标志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点磁性编码微球多重检测胃癌肿瘤标志物的试剂盒,利用该试剂盒结合液相芯片法可同时检测四种胃癌肿瘤标志物:PGⅠ、PGⅡ、CEA和CA199,该试剂盒包括:A组分,其包括四种表面标记有捕获抗体的量子点磁性编码微球;B组分,其包括生物素标记的四种检测抗体;以及C组分,其为亲和素化的藻红蛋白。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能利用液相芯片法在同一反应体系内同时综合检测四种胃癌肿瘤标志物指标:PGⅠ、PGⅡ、CEA和CA199,针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可以在一次检测中得到更多可靠的临床信息,能够减少样本需求量、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疾病病程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和医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量子点磁性编码微球多重检测胃癌肿瘤标志物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万余例,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9%,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肠癌之后,位居第4位。每年约有60余万人因胃癌死亡,位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近些年来在我国随着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的变化,根据对胃癌发病、患病及死亡状况变化趋势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胃癌标化死亡率、患病率和发病率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且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特别是近些年来中青年胃癌发病率也成上升趋。我国每年大约有40万新增胃癌病例,死亡约30万人,居全球首位!胃癌治疗与病期早晚和诊治方法及手段密切相关,早期胃癌京足够的治疗后90%以上患者能生存5年以上或治愈,而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早期确诊依然是治疗胃癌的关键。
用于诊断胃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样本包括血清、腹水、胃液、组织等,其中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较为普遍,诊断胃癌的常用指标有CEA、CA72-4、CA50、CA19-9、CA242、MG—Ag、VEGF及PGⅠ/PGⅡ等。目前免疫诊断主要包括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化学发光、以及现在新兴的侧向流免疫层析等。化学发光由于其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免疫检测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化学发光由于本身技术限制,通量很难进一步提升;同时化学发光的价格相对较高,很多医院仍然大量使用酶联免疫。在实际诊断胃癌时一般是用多个指标综合确诊胃癌,因为多指标综合分析不仅简化了检测步骤,且在特异性和敏感度上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在相对统一检测条件下实现多个胃癌指标同时检测的试剂盒,以减少样本需求量、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胃癌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充分的判断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量子点磁性编码微球多重检测胃癌肿瘤标志物的试剂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量子点磁性编码微球多重检测胃癌肿瘤标志物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可同时检测四种胃癌肿瘤标志物:PGⅠ、PGⅡ、CEA和CA199,该试剂盒包括:
A组分,其包括四种表面标记有捕获抗体的量子点磁性编码微球,其中,所述捕获抗体包括PGⅠ捕获抗体、PGⅡ捕获抗体、CEA捕获抗体和CA199捕获抗体,每种量子点磁性编码微球具有不同的荧光强度且表面只标记一种捕获抗体,所述捕获抗体可与对应的胃癌肿瘤标志物结合;
B组分,其包括生物素标记的四种检测抗体,其中,所述检测抗体包括PGⅠ检测抗体、PGⅡ检测抗体、CEA检测抗体和CA199检测抗体,每种检测抗体上均标记有相同的生物素,所述检测抗体可与对应的胃癌肿瘤标志物结合;
以及C组分,其为亲和素化的藻红蛋白,其可与生物素标记的检测抗体结合。
优选的是,该试剂盒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样本与A组分混合,孵育,通过四种量子点磁性编码微球分别捕获四种胃癌肿瘤标志物;
2)将步骤1)反应后的产物与B组分混合,孵育,使四种检测抗体分别与四种胃癌肿瘤标志物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70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