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0629.9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康;王燕;张天强;胡志林;闫书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B60K17/02;B60K17/16;B60K17/12;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电动汽车 动力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三个电机,分别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两个变速器,分别为第一变速器和第二变速器;两个差速器,分别为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两个离合器,两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位于第一电机和第二差速器之间,第二离合器位于第二电机或者第三电机与第二差速器之间。本发明公开的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减小了电机的随转损失,使得电动汽车驱动时的阻力更小、耗电量更少,从而延长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纯电动汽车发展越来越快,为了追求较好的动力性,很多车型均采用四驱方案,即前后各采用一套包括一个电机和一个单级减速器的电驱动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由于其功率密度大,而且效率较高,目前在纯电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永磁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的不同之处在于:永磁同步电机在随转工况下其反拖扭矩较大,而且为了防止反电动势过高,其在高转速段的弱磁电流较大,消耗电能较多,这些均导致了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四驱车型电耗较高,续驶里程较短,影响车型竞争力。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减小了电机的随转损失,使得电动汽车驱动时的阻力更小、耗电量更少,从而延长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三个电机,三个所述电机分别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两个变速器,两个所述变速器分别为第一变速器和第二变速器,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两个差速器,两个所述差速器分别为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所述第一差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差速器的输出端与电动汽车的前轴相连以带动前车轮转动,所述第二差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差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后轴相连以带动后车轮转动;两个离合器,两个所述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差速器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器位于所述第二电机或者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差速器之间。
作为一种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离合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或者所述第一离合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变速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差速器的输入端相连。
作为一种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离合器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或者所述第二离合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变速器和所述第二差速器相连。
作为一种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还包括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第三电机相连。
作为一种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变速器相连,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减速机构相连,所述第二变速器与所述减速机构同轴设置且两者均与所述第二差速器相连,所述第二离合器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或者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变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或者所述第二离合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变速器和所述第二差速器相连,或者所述第二离合器分别与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第二差速器相连。
作为一种带双离合器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变速器均设有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所述变速器在所述电机的转速低于或等于预设转速时处于第一挡位,在所述电机的转速高于所述预设转速时处于第二挡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减小了电机的随转损失,使得电动汽车驱动时的阻力更小,耗电量更少,延长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06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