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线束抗电磁干扰方法及抗电磁干扰车辆线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1124.4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8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丹;刘畅;文睿;丁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周君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线束抗 电磁 干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线束抗电磁干扰方法,包括S1.根据主干芯线、分支芯线的直径和长度,确定防波套的直径和长度,所述防波套编制密度大于或等于93%;S2.将防波套穿套在芯线上作为屏蔽层,先套主干线再套分支线,线束分叉处用主干线防波套包裹各分支线防波套;S3.所述屏蔽层加装接地线,采用非端点接地;S4.对与设备对接或与线束对接的连接器进行屏蔽处理。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抗电磁干扰车辆线束。本发明选用以高电导率和高磁导率的镀锡铜或镀镍铜为材料且所述防波套编制密度大于或等于93%作为线束的屏蔽材料,采取本发明的屏蔽处理方法将防波套套装在整车线束上,形成一体化完整的屏蔽体,可有效提升车辆线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屏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线束抗电磁干扰方法及抗电磁干扰车辆线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现代车辆中电子电气设备越来越多,车辆电磁兼容问题愈加突出。车辆线束及其构成的线缆网络连接着车内的各种电子设备,是车辆机动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但同时也是关键的电磁耦合途径。为了保证车辆在遭受高空电磁脉冲等攻击时,仍能具有部分机动性与功能性,就要求车辆装置的抗电磁毁伤能力很强。特别是军用越野车,对抗电磁毁伤的性能要求更高,具体整车线束而言,在新一代军用越野车抗电磁毁伤的性能指标中,要求整车线束的屏蔽性能指标为:在1GHz电磁脉冲以内,屏蔽效能为45dB~50dB;为了达到这一屏蔽效能指标,需要对车辆线束进行特殊屏蔽处理,将电磁干扰衰减到指标值以下。
目前车辆上用的线束屏蔽技术更多采用成型屏蔽线缆,例如屏蔽双绞线、单芯屏蔽线、多芯屏蔽线、同轴电缆等;或者线束系统局部套装屏蔽材料,例如线束局部套装铝箔、局部套装铜丝编制护套等。上述线束屏蔽技术只能实现两单独设备间信息交互,即是点到点交互,无法形成网状、实现多点信息交互;线束局部套装屏蔽材料,屏蔽效果只能局部改善,不能整体提升整车线束的屏蔽效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整体提升整车线束屏蔽效能的车辆线束抗电磁干扰方法及抗电磁干扰车辆线束,以高电导率和高磁导率的镀锡铜或镀镍铜为材料且所述防波套编制密度大于或等于93%作为线束的屏蔽材料,采取本发明的屏蔽处理方法将防波套套装在整车线束上,形成一体化完整的屏蔽体,并采取屏蔽层非端点接地,可有效提升车辆线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通过仿真测试,可将1GHz内的电磁脉冲干扰有效屏蔽衰减约50dB。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线束抗电磁干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主干芯线、分支芯线的直径和长度,确定防波套的直径和长度,所述防波套编制密度大于或等于93%;
S2.将防波套穿套在芯线上作为屏蔽层,先套主干线再套分支线,线束分叉处用主干线防波套包裹各分支线防波套;
S3.所述屏蔽层加装接地线,采用非端点接地;
S4.对与设备对接或与线束对接的连接器进行屏蔽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防波套采用镀锡铜或镀镍铜编制。
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防波套的直径比所述主干芯线、分支芯线的直径大3~5mm,所述防波套长度比所述主干芯线、分支芯线的长度长3~5cm。
进一步地,步骤S2所述线束分叉处用主干线防波套包裹各分支线防波套具体包括:在主干线上预留一定长度防波套并拨开,套住分支线的防波套,防波套重叠部分用导电胶布进行缠绕固定。
进一步地,步骤S3所述屏蔽层加装接地线是采用导电胶布将接地线缠绕固定在线束屏蔽层上。
进一步地,步骤S4所述连接器为金属连接器,对连接器进行屏蔽处理的步骤是利用所述金属连接器的尾附件压紧屏蔽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11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