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轴校直的辅助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1156.4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4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茂;芦国齐;王国先;孙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30 | 分类号: | G01B5/30;G01B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周湛湛 |
地址: | 21117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轴校直 辅助 工装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校直轴用的简易辅助工装及校直操作过程,工装轻便,操作简单,方便检测,可以在同一台液压机上且不移动工位的情况下即可对轴进行跳动值的测量和校直,不需要将轴搬来搬去,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校直轴的辅助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工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司现有轴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有的为满足设计图纸技术的硬度及综合机械性能,必须经过热处理,在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复合作用下,轴都会发生畸变,有的畸变过大,超出了机加预先留的余量尺寸范围,这就必须经过校直来保证轴类零件的直线度,使之处在允许的尺寸范围内,以满足工艺加工及质量要求。为了检测热处理后轴的弯曲度,通常是在机床上边转动轴边检查跳动,并在“高”点处做出标记,然后在转移到液压机平台上进行校直。有时校直、回火去应力不能一步到位或轴本身变形较特殊时,比如轴变形呈“S”弯时,要多次转到机床上打表检测,这就需要将轴在两台设备之间转运,操作者劳动强度很大,劳动效率太低,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出简易的辅助工装,使变形过大(超出允许范围)的轴在校直现场直接检测出弯曲度,避免了来回转移的繁琐操作,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
本发明提供一种校直轴用简易辅助工装设计及操作过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一种校直轴用的简易辅助工装,包括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底部为长方形钢板,钢板上部为连体的两对立筋板,筋板两头开有对称孔;所述对称孔内有穿过筋板两侧的销轴,其特征在于:销轴一端有“盖”,另一端有孔,孔内插开口销,“盖”和开口销分别置于支座外侧,用于固定销轴。所述销轴穿过滚动轴承中心孔,所述滚动轴承位于两筋板中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与支座筋板两边及底部一定间隙,避免滚动轴承滚动时受到阻力,滚动轴承中间的部位用于摆放轴件。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材质为ZG310-570,采用铸造成型,表面粗加工,两对称孔采用镗加工,保证同心度,孔的直径依据销轴直径确定,采用过渡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销轴材质为42CrMo,,采用热处理调质处理,要求硬度HB290-320,调质处理后同时能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销轴表面机加工,销轴直径大小取决于滚动轴承孔径,销轴直径正偏差,与滚动轴承过渡配合,销轴穿过支座孔,与支座孔采用过渡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滚动轴承为标准件,如滚动轴承型号为210,滚动轴承应与销轴采用过渡配合,便于安装及后续因长期使用磨损后方便拆卸、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口销为标准件,操作时从销轴孔上插入即可,用于固定销轴,防止销轴在校直过程中脱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校直轴用简易辅助工装的操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测量弯曲度,将相同的两支座分别摆放在校直平台上,两支座之间的距离根据轴的长度来确定,并确保两支座平行,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将轴用行车吊起,缓慢放置在支座上的两滚动轴承中间,并再次调整支座间距,使支座处于轴的两端;转动轴,让轴在滚动轴承上滚动,同时用百分表在轴的中间及两端分别测出变形量,并在轴的外圆顶端标出“高”点,做好标记和变形量记录。第二步,冷态压力校直,将轴吊在油压机平台上,两端用“U”形铁支撑,在变形最大处用凹形垫块垫起,同时在凹形垫块正下端的轴侧面用粉笔涂一块标记,用划针水平划一条线,在凸起部位上方用油压机施以静压,然后用油压机柱头缓慢施压,造成垂直方向弯曲,让轴发生变形,去除静压后,再用划针在标记处水平划一条线,测量两水平线距离,即为轴已校好的变形量,计算一下剩余变形量是否满足要求,如弯曲度仍超出变形允许范围,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使弯曲度落在允许的变形范围内;第三步,回火去应力,轴在冷压校直过程中,会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产生内应力,必须回火让其内应力释放干净,否则,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由于内应力存在,仍回变形,导致无法使用。回火温度一般低于调质时的回火温度50℃左右,回火时间不低于调质回火的保温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11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