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级碳材料的造粒装置及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5339.3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9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康财;刘孟辉;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04 | 分类号: | B01F7/04;B01F13/10;B01J2/20;C01B32/15;F26B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恩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59 | 代理人: | 汪贺玲 |
地址: | 247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材料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碳材料的造粒装置及其工艺,包括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顶部插接有进料斗,所述储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储料箱的一侧插接有送料筒,所述送料筒远离所述储料箱的一端插接有造粒箱,所述造粒箱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下方设置有造粒板,所述造粒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所述造粒板进行定位的弹性组件,所述造粒箱的顶部插接有电动推杆。本发明有效提高了装置对纳米级碳材料的造粒效率,同时通过弹性组件可以对造粒板进行更换,使得装置能够进行不同规格纳米级碳材料的造粒工作,且在装置造粒工作完成后通过烘干箱可以对其进行快速烘干,满足了工作人员的生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级碳材料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级碳材料的造粒装置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纳米碳材料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的碳材料。分散相既可以由碳原子组成,也可以由异种原子(非碳原子)组成,甚至可以是纳米孔。纳米碳材料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和纳米碳球。
现有的纳米碳材料造粒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并未设置搅拌结构,容易导致纳米碳材料进行造粒工作前聚集成团,从而大大影响了装置后续的造粒工作,同时现有的造粒装置其造粒规格往往为固定式,不能满足人们对不同规格纳米级碳材料的造粒需求。因此,亟需一种纳米级碳材料的造粒装置及其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级碳材料的造粒装置及其工艺。
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纳米级碳材料的造粒装置,包括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顶部插接有进料斗,所述储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储料箱的一侧插接有送料筒,所述送料筒远离所述储料箱的一端插接有造粒箱,所述造粒箱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下方设置有造粒板,所述造粒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所述造粒板进行定位的弹性组件,所述造粒箱的顶部插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规格与所述安装槽的规格相适配,所述储料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搅拌组件和送料组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储料箱一侧外壁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有所述转动杆圆周外壁的绞龙本体,所述绞龙本体的一端位于所述送料筒的内部,所述送料筒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的圆周内壁中。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储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横板形成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料箱,所述导料箱位于所述造粒箱的下方,所述导料箱的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所述储料箱与所述导料箱的一侧均开设有进料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料箱的底部插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底部插接有烘干箱,所述储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底部插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远离所述热风机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烘干箱的内部,所述烘干箱包括矩形部和弧形部,所述弧形部底部插接有下料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烘干箱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数目为两组,两组所述缓冲板均为倾斜设置,两组缓冲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两组所述缓冲板的顶部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安徽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53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